高春貴
摘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和現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高校要充分認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徑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現實意義;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21世紀社會經濟越來越需要更多運作靈活的創新企業,也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發展潛質的重要舉措。
一、常德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戰略的現實意義
1) 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國家戰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特別是高校擴招以來,就業任務加重,就業壓力長期存在。做好大學生創業工作,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鼓勵開展各種類型的創業活動,進一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拓展創業實踐基地,發揮大學科技創業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用,孵化新的微型企業,提高國家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 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辦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我國高等教育要提高辦學質量,就要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中高級人才,要為每一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讓在校大學生獲得必備的創業知識、增強創業能力和培養創業品質的一種教育。通過創業教育,畢業生具備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既可以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還可以自主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創業的根基在實踐,創業的本質是創新。把創新創業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3) 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趨勢。在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發展潛質的重要舉措。高校通過一系列的創業教育,把大學生不僅變成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求職者,更主要的是要逐漸變成工作崗位的創造者,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全面發展的人才。創新創業也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力,這不但是落實科教興國政略決策的有益舉措,而且也是時代和現實的迫切需要。
二、常德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戰略的有效途徑
1) 把創業教育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體系,貫穿整個教育過程,形成從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實踐性教學活動等方面高度重視,統籌安排。在培養目標方面,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加強和拓寬,強化實習實踐教學,更主要的是加強創新創業的教育,以及創業過程的有效指導。把創業教育課納入教學計劃,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企業家精神,在創業教育的內容上堅持“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與實踐教育,與學生思想理念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與學生管理,與就業指導和服務”6個結合,形成“課堂教育為基礎,大學生創業基地為載體,微型企業和創意產業為特色,多平臺實踐孵化”的創業教育體系。
2) 培養計劃的制定,要貫徹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注重素質、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創造性”是知識經濟社會的鮮明特征。二十世紀以來的科技新發現、新發明遠遠超過過去兩千多年的綜合,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當代大學時要在全球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要有高度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內在的潛能。
3) 加強綜合性的教育。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樹立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理念,避免本科教育的教學內容偏窄、偏專,加強通才和通識教育,做到文理交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把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科優勢相結合,提倡研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在研究和開發中學習,在網絡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引導學生構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所要的知識體系,以不斷提高學習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4) 加強創業指導,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開設專門的職業指導課程,將職業教育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包括獨立性、冒險性、堅韌性、可執行、適應性、合作性以及處事能力。系統開展創業研究和培訓,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微型企業、SYB、再就業培訓等社會就業創業培訓。
5)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拓展實踐創新能力。建立專門的創業實踐基地,建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配備專業的得力的指導教師,充分調動師生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創業實踐氛圍。創業孵化基地立足高校辦學優勢,整合高校、政府和社會資源,構建相對完善的功能布局,提供免費的勞動保障和人事代理服務,落實相應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三、結語
當前,創新創業戰略處于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的全面推進階段,高校應繼續探索創新,提高認識、搶抓機遇,創新孵化投資管理,依托高校自身優勢,按照市場機制與發展規律,優化運作模式,做好創業基地建設、做好創業項目儲備、提升扶持力度。強化創業服務,改善創業環境,搭建人才培訓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創業展示平臺、政策平臺、創業孵化平臺、創業實訓平臺、網絡信息平臺、交流發展平臺等功能,形成良性運行的工作機制,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大力推進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思想,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重要舉措,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余穎.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及實施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 (10)
[2]尚志恒.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 (11)
[3]肖建忠.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屬性和對策[J].企業導報.2010 (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