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對陶冶情操,豐富想象,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益于培養文學素養。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古詩詞積累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進行古詩詞積累方法教學,使孩子們從小就獲得經典古詩文的基本修養和傳統文化的熏陶。本文主要基于實際需要,探討如何有效教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
關鍵詞:古詩詞;策略;程序;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160篇詩文,這充分說明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也停留在知識點上,單一地要求學生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學生并不能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未能感受到詩歌的唯美意境,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出現恐懼心理,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這對這一不利現象,積極探索古詩詞教學技巧與策略迫在眉睫。
一、改進古詩詞的教學策略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學體制。
1.在朗誦與背誦中欣賞、理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2.合理聯想,深入理解: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聯系生活,運用詩詞: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梢月撓瞪钪械木唧w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
二、規范古詩詞的教學程序
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創作背景、、分析與理解、欣賞與體驗、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我們應該規范程序、循序漸進。
1.有效導入: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通常有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執教《回鄉偶書》采取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
2.背景介紹: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如《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象,獲得情感體驗。
3.自主悟意:《語文課程標準》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于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詩眼、重點詞語、重點句等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意境。
4.品詩悟情: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筑、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后,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于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
三、注重古詩詞學習的拓展
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于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后,并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古詩詞是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對陶冶情操,豐富想象,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教師應該靈活教學方法,規范教學程序,拓展學習渠道,不斷提升學生的詩詞素養。
參考文獻:
[1]曾小霞.小學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 2014年第36期
[2]陳思.小學古詩詞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內蒙古教育:B》 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