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宇
摘要: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個性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布置的數學作業脫離學生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少,也很少顧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以及個性發展的差異,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學生“平等”地完成老師每天所布置的作業題。有效性數學作業把學生從過多過濫作業中解脫出來,使學生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自主選擇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
一、要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后,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后,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于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注重作業設計的生活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可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這類作業可結合某一教學單元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實踐性作業是一種體驗性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在實踐中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例:根據給出的硬紙板,尺子、剪刀、膠水,請你幫飲料公司制作一個個飲料盒的樣本。盒子:長6厘米,寬4厘米、高2厘米。并求這個盒子的表面積和容積。雖然因人而異制作的成品會有差異,但學生必能領略到實踐后的喜悅和欣慰。又如,學校附近小商店較多,在學了“統計初步知識”后,讓學生調查小商店的哪些商品最暢銷?收集數據,制成統計表,然后做出分析,說明原因。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作業設計的層次性
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富有個性、不斷發展的個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設計作業做到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分層設計作業。可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可選擇高,中等可選中,稍差可選低。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余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注重作業設計的開放新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么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習完《圓的面積》后設置這樣的作業:學校有一塊空地,要在這塊空地上建一個圓形的花壇,一半種花,一半種草。請你們小組為學校設計合理的綠化方案。(至少兩種,越多越好)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需學生展開想象設計方案,并在設計的過程中及時調整達到理想的效果。隨著設計繪圖的進行,內動、外動、互動有機結合,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學生創造的欲望一次比一次高漲。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象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注重作業設計的自主性、合作性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干,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并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參考文獻:
[1]李青清.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研究[J]《南北橋》2018年23期
[2]林燕.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上旬》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