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妹 張萌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時代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信息全球化和網絡普及化的今天,發展數字多媒體技術,就是要大力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建設和數字傳播技術的革新工作。通過計算機數字技術的運用,綜合處理各種媒體信息,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本文根據信息時代媒體時代傳播的具體模式和特點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效果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運用;發展趨勢;專業人才
美國著名的信息傳播雜志《連線》,曾經給大時代背景下的“新媒體”傳播下了一個重要的定義,把它稱之為是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新媒體背景下的數字技術研發人員應該強調新型信息處理工具覆蓋面的提高,從而提高數字信息化建設活動的效率。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應該改革傳統的媒體傳播技術中滯后性的缺陷問題,通過即時性的信息傳播建設,提高信息傳播的時
效性。
一、新時期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的廣闊前景
(一)重視科學化的網絡平臺建設
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時期,重視科學化的網絡平臺建設十分必要,在新媒體的使用過程中,社交軟件的力量不容忽視,數字媒體技術的開發人員為了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一定要重視主流社交軟件的使用,在信息推送的過程中,借助聊天軟件的便捷優勢,進行海量宣傳信息的精準推送。
在新時期,開展數字媒體技術的開發,在于鼓勵技術人員進行管理活動中的社會性網絡服務建設(即互聯網領域的Social-services)。
(二)推行數字媒體技術與生活生產領域的對接
在信息爆炸的當今網絡時代,各種繁雜的信息不斷充斥著受眾的眼球。在經濟發展迅猛發展的今天,為了實現政府部分“始終代表各界人士先進文化的發展需要的目的”,政府工作人員應該注意新媒體信息傳播技術的革新,改變以往信息傳播活動呆板的缺點,通過鮮活和多變的信息推送,在全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大豐富的情況下,滿足其文化需要。將新型的數字媒體信息傳播技術廣泛地運用到當今時代的“多媒體教學領域”、“線上線下購物領域”、“廣告影視領域”和“大眾娛樂領域”等信息傳播的各個方面。
二、提高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運用效果的可行性措施
(一)在信息傳播中重視利用社交軟件的優良渠道
當今時代,使用最便利、普及程度最高的產品,無非是幾大社交軟件。在新媒體數字技術運用和建設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利用社交軟件的優良渠道,進行信息的推送和文化的有益傳輸。根據調查,我們可以發現,群體在使用Tencent公司的QQ、微信(微信聊天軟件從2011年推廣使用,用戶每年呈億級單位增長)以及新浪微博等用戶越來越多,借助新媒體背景下的主流社交軟件開展信息推送成為了可能。傳統的大眾型廣告媒體的傳播形式往往比較單一,并且沒有充分調動起廣大受眾者的參與熱情,觀眾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接收體,并沒有通過與信息發布者的互動,實現信息的解讀和傳播的廣泛性提高。在傳統的大眾廣告媒介活動中,最常見的就是LED看板,公交車體上的信息傳播。比如政府為了宣揚地區的城市精神,會在大范圍的宣傳場地進行城市人文內涵的覆蓋式宣傳:“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钡?,在傳統的媒體技術傳播過程中,受眾接收到這些信息往往會比較單薄,并不能夠深入的了解城市精神的內在底蘊和深層次含義。政府可以通過打造官方微博的方式,打造一個與基層民眾溝通交流的平臺。
(二)打破傳統信息傳播中靜止和單向的固有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推行數字媒體傳播技術的革新運動,要求我們可以采用互聯網平臺掃碼閱讀的方式,把略顯骨感的宣傳內容,進行更加豐滿類型的知識渲染與介紹。在城市公園附近和超市購物場所、公交車體的內側,可以在廣告牌的宣傳標語部分中,附上一個掃碼的條形區域,與城市精神介紹的網站相連接。在新時代數字網絡媒體傳播技術的推動下,廣大的市民群眾如果想要了解具體的城市精神,可以直接用手機掃描標語下面的條形碼,那么,就可以通過點擊鏈接的方式,對城市精神的具體含義,以及該城市的代表性人物,或者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取得的各種具體成就有清楚的了解。在數字媒體的運用過程中,基層市民可以通過與網站建設者互動的方式,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在互動的過程中,大家可以通過數字媒體的方式在網站平臺上留言,給城市建設提建議。打破傳統媒體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平面、靜止和單向傳播的固有模式。
(三)推動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設活動的管理領域,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革新建設,新型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主要是采用了關系型數據庫技術,對于相同類型的建筑物參數展開分析對比,進行數據實時修正,利用計算機操作技術,實現建筑工程師對建筑進度的全局性把握,對大量的表格、報表、中間驗收進度展開數據分析。通過AutoCAD等操作軟件,進行信息資料中的圖像對比分析和數據處理,從而為工程施工相關部門提供合適的施工設計與組織方案。
三、結論
在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的過程中,國家應該推動網絡信息傳播領域和電視、廣播等傳統信息傳播領域的信息對接,通過技術革新活動,推動網絡信息傳播領域與電信通訊網絡傳播渠道的融合,在更加深入的范圍內實現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革新工作。政府在推行我國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對現代化技術使用過程中的先進技術進行扶植和產業保護。對于IT信息行業和IV產業等部分高新產業技術的發展,政府應該適當提高對于其發展扶植的財政預算,為數字媒體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財力支撐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陳泓吉.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168,169.
[2]楊玲.媒介融合視閾下的出版企業動態能力構建與培育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110-164,216.
[3]趙東.數字化生存下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2014:114-198,102.
[4]孟翔.數字媒體時代下中國電視動畫發展之路研究[D].江南大學,2013:162-328,239.
[5]劉航宇.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字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審美體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223-14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