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坤
摘 要:精益生產管理在制造業中的應用任重而道遠,面對市場的不斷變化,制造業企業只有因勢利導、堅定信念、無盡求索、持續改善、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出真正的價值,才能獲得認可并取得良好的收益。本文針對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在制造業的應用開展分析。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精益管理;持續改善
0 引言
制造業企業作為我國新能源裝備骨干制造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成本利潤率低、各項費用持續上漲等各種經營困難,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難度很大。通過對制造業企業現狀的剖析及精益生產管理實踐做法的總結,提出了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在制造業實踐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因素。
1 概述
近年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著廣泛、深刻的變化,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貿易保護、單邊主義正在抬頭,投資增速下滑、消費增速放緩、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有增無減、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愈加復雜嚴峻。制造業企業為我國新能源裝備骨干制造企業,隸屬于國家十大軍工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形成集團化管控模式,經濟總量增幅平穩,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但與先進制造業企業相比,成本利潤率低下,管理成本、制造費用和人工成本較高;生產現場組織沒有標準化,隨意性大,工作分配不均衡,偷工窩工現象嚴重;產品生產作業順序混亂,物流速度慢,常因某個環節缺料造成停工,生產效率低下;現場管理普遍缺乏目視化、標準化,等料、丟料、找料現象普遍存在;與生產現場相關聯的職能部門缺乏為現場服務的理念,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常常發生因關鍵設備故障而停工的現象。在當前面臨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制造業企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僅靠目前的管理現狀和盈利能力是難以達到的,因此結合實際情況,制造業企業開始在全公司范圍內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改進生產流程,重塑企業形象。
2 精益生產管理理念
精益生產管理源于日本豐田,是被世界制造業廣泛認同的一種先進管理方法,是通過消除整個業務流程中資源和時間的浪費,花費最小的資源及時交付高質量和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實現企業績效持續改進的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浪費,兩大支柱是自働化和準時化。
2.1 精益生產管理的核心理念—徹底消除浪費
從精益的角度看企業的浪費現象主要有:過量生產、空手等待、搬運、多余動作、過度加工、過多庫存、制造不良。精益生產的核心理念就是消除浪費現象。
精益生產管理核心內容是自働化和準時化,這也是精益生產管理的兩大支柱。自働化,指的是發現異常就停止。準時化,指的是在必要的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必要產品。
3.1 創新精益生產管理思路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若想在現代市場經濟當中占據有利的地位,便離不開精益化的管理模式。企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要結合市場整體的發展需求,提出更為科學和合理的建設管理方法。比如,對于企業內部建設所需的設施功能和類型要進行謹慎地挑選,盡可能地采用國內成熟的技術和先進的設備。此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在設備和技術規劃方面產生的非必要投入。同時還可以降低不成熟技術帶來的技術風險問題,避免在實際的生產和建設管理工作中,出現嚴重的性能問題。不僅如此,制造業企業管理部門還要避免對設備和技術產生過高的性能與質量要求,選擇運行成本與建設成本最優的組合,在確保施工建設與管理方法切實可行的前提下,集中對企業的運行成本和建設成本進行優化設計。此種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內部的實際項目花費。在確保技術方案可行的前提下,完成項目運行成本和建設成本的優化。再比如,制造業企業還可以對備用裝置的數量進行控制,減少不必要的備用裝備,合理地對配套設備進行配置。在進入到自動化控制的階段,降低功能過剩問題,提高施工建設的發展水平。
3.2 制定科學管理體系
制造業企業內部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應用,需要配合科學的精益化管理體系。制定科學地管理體系,能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模式進行優化建設,團建是戰略實施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發展任務,同時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將精益化管理模式應用到制造業企業中時,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要重點關注到管理活動與個人行動的重要價值。比如,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升團隊的能力與個人的技能,可以為團隊的整體發展創造強大的動力,更有利于團隊整體工作目標的建設與完善。同時,企業內部還可以制定出完善的項目經理人管理模式,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和管理模式,培養對符合制造業企業發展建設的職業項目經理人,幫助制造業企業開拓市場,提高內部管理效率。
3.3 強化精益生產管理培訓
除了上述幾項優化措施之外,在制造業企業應用精益生產管理還需要重點對施工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進行精益化培訓。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需要大量的現代化管理人才。管理人才需要具備現代化的管理與發展理念。對此,制造業企業要加強人才的教育和管理培訓,并且在培訓的過程中將已精益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的各個環節,提高管理后備人才對于精益生產管理理念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例如,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制造業企業已經開始有計劃地對人才進行培養。部分項目經理人主要對企業內部的項目監理總體控制方案以及階段性的項目規劃組織和目標進行管理。此種發展模式下,可以對內部的組織工作人員進行項目進度安排、設施采購、資源調配與重大技術措施應用方面進行培訓。在經過了系統化培訓之后,工作人員能夠有效地掌握與項目有關的質量管理、成本控制、資金和資源投入、安全監管、施工工期管理和竣工驗收等方面的內容,并對各個環節進行質量考核,實現精益化管理。
4 結束語
精益生產管理是一種以客戶需求為拉動,以消滅浪費和不斷改善生產流程為核心,以小的投入換取效益改善的生產管理模式,是小批量產品的最優生產方式,因此在制造業不景氣,制造企業面臨嚴重的競爭壓力的情況下,精益管理越來越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董曉軍.以精益生產管理助推制造業企業本質提升[J].河南電力,2018(03):68-69.
[2]司徒偉明.制造業企業精益生產管理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5):135.
[3]朱慧.制造業企業成本精益生產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應用實踐微探[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