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中小學教師在“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探索方面研究較少,本文根據課堂實踐總結并提出:在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中,從“教學評一致性”角度出發,構建適合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的評價方式——“資源化的課堂評價”,以使評價、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形成良性的互動和互助關系,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評一致性;課堂評價;資源化的課堂評價
【作者簡介】曾翠麗,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
一、前言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能夠對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課堂評價作為一個公眾熟悉的實踐領域,也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其中,小組競賽評價法是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較為常用的一種課堂評價方法。“教學評一致性”是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基本原理,其中評價不再被看成教學過程之外的附加環節,而是和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共同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原理,通過課堂的實踐探索,對小組競賽評價機制加以完善,從而構建更加合理的課堂評價。
二、相關原理和理論
1.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記憶、注意、思維以及語言習得方面的特點。根據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從記憶方面看,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依靠形象記憶和機械記憶,形象記憶在兒童腦海中能夠形成比較持久的記憶。在注意發展方面,處在這個階段的小學生開始發展有意注意,但此時無意注意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維發展方面,形象思維占優勢,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語言習得方面,“兒童應該在語言應用過程中學習語言。”
2.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評一致性”是指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以目標為導向,將教、學、評三者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共同服務于學生的學習,三者內部各要素之間以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進行相互匹配。“教學評一致性”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思想,它對于英語教學乃至其他課程的教學,都具備著方法論上的意義。
三、資源化的課堂評價——實踐“教學評一致性”
“資源化的課堂評價”以小組競賽評價為基礎,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評價,并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目的。以下從教、學、評之間形成的互動型資源化關系,闡釋“資源化的課堂評價”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中,實踐“教學評一致性”。
1.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延長記憶,以評促學。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的特點,教師需要立足于小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等,利用一些有用的手段和教具,對學生的大腦形成強烈的刺激,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例如,在筆者執教的朗文教材 1B第2單元 Our pet friends中,選取目標動物的圖片作為獎勵。生動形象的圖片激活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會隨著時間消退。在評價進行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與資源化的評價獎勵產生互動關系,從而強化了學生對于評價獎勵所承載知識的記憶,降低了遺忘概率。
2.關注過程,以評代練,發展思維,評教促學。“兒童應該在語言應用過程中學習語言。”資源化的教學評價中,把課堂知識作為評價獎勵,評價過程即轉化為學生反復運用語言知識的過程。例如,在朗文教材 1B第2單元 Our pet friends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進行生生評價時,學生會說“A cat for you!”“A hamster for you!”……每一次評價都是建立在真實語境中的應用。學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逐漸提高學習能力。隨著學習的進一步深入,當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本單元的重點句型“I like that/those/this/these... It is/They are...”時,獲得獎勵的學生可以運用句型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課堂中學生的真實反映表明,自主選擇更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了他們的有意識記,從而推進其思維的發展。
3.創設情景,注重應用,評教合一,評教促學。“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 ”是兒童快速學習語言的根本途徑與方法。學習是為了運用,而且力圖在一定的語境中去用。情景創設可以為學生提供語用環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內在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如朗文教材 1B第2單元 Our pet friends中,在競賽評價開始時,創設情境為:同學們通過努力在小組競賽評價中獲得寵物,來建立一所寵物店。這個新生成的語境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豐富的語言輸出情境。將課堂評價過程賦予情境性,可以使機械的評價變得生動且有意義,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評價過程也變成了語用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學。
四、結語
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在小組競賽評價基礎上,靈活運用教學內容和課堂評價的互動轉化所構筑的“資源化的課堂評價”,是對“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意義實踐,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使課堂評價、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和互助關系,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