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芳
摘 要:小學階段數學教育的關鍵性價值十分明顯,所起到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的,對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鋪墊作用。特別是在小學二年級階段,數學乘除法計算方面的教學更是具有決定性價值與意義。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充分認識到整體教學要點以及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優化最終教學質量,為學生綜合學習效果做出保障。由此可見,要對優化策略和方法充分認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乘除法教學;優化策略
引言:
乘除法教學是小學二年級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關鍵和重點之一,尤其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來說有著較為明確的影響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以往教學大多數都具有較強的呆板性、刻板性,不利于學生靈活掌握和運用,對于學生思維能力也會產生一定程度抑制。為了有效規避這些不足之處,在表內乘除法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逐漸走向生活化,以優化最終教學的質量效果。
一、生活化表內乘除法教學
就實際情況來說,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數學內容都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特別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的靈活和學以致用,才可以進一步提高最終質量和效果,輔助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思考。數學學習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聯系,那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式就需要契合生活實際情況,而結合具體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有效的教學,以提高最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讓學生用生活的角度理解表內乘除法,避免刻板的背誦記憶等對于學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數字大多數都是不變的,尤其對于學生來說數字大多數都是獨立的,并沒有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那么教師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尤其要注重將數學、數字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然后讓學生用生活的角度看待數學,用數學的眼光對待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例如小明家有三口人,小明媽媽去買了水果,要買多少個水果能讓所有家庭成員都平均分配呢。這樣的問題就是讓學生去表內找一些3的倍數,然后讓學生去計算要買多少能夠平均分配。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不斷去學習表內乘除法之間的變換特點,也可以讓學生真切實地的思考相應的內容,進一步提高最終教學成效。那么在進行除法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將問題變一下:當小紅來家里做客時,媽媽買了12個橘子,這樣平均分配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個?這樣問題進行變化之后,就由一個乘法問題變成了除法問題,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效果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對于學生來說影響也相對較為積極一些,比傳統的表內乘法記憶教學效果相對更好一點。
就實際情況來說,表內乘除法是兩種相反的思維,除法是乘法的逆向思維。因此培養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過程中,將二者聯系到生活,以輔助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其自身會起到一個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學質量的優化也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由此可見,要對相應的生活化教學充分重視,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以輔助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和思考,讓學生更好地對有關知識進行轉化和理解,優化最終教學成效和教學質量等多方面現有的實際情況。
二、有余數的除法的學習
小學階段乘除法教學大多數都相對較為簡單,特別是對于二年級學生所學習的內容來說,其自身基礎性相對較強,尤其因為還沒有涉及到小數等內容,所以相對較為簡易一些。雖然知識相對較為簡易,但這不意味著教學難度就有所降低,甚至相反,學生現有基礎以及思維能力并不強,因此教學難度也相對較大。為了從實際角度出發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就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特點讓學生對有關知識進行學習思考,并積極進行理解。例如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班有34名同學,要分為六排來站隊,前五排的同學人數要一致,那么前五排每一排要有多少人?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去列隊,然后再嘗試用相應的除法方式來解決問題,教師則主要給予學生一個思路,引導學生將前五排和后面一排來分開看待,進而用5來當除數,得出結果為34÷5=6…4,這樣一來計算出前五排每排6人,最后一排有4人。這樣的方式具備較強的實際性,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實際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將數學問題轉化成生活的角度,從而進一步優化最終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情況,讓學生乘除法學習和運用更加靈活。
三、結束語
如上所述,在小學二年級階段數學乘除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注重將表內乘除法與生活聯系,然后注重有余數的除法實際性教學,從而普遍性提升相應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夏永立.陰陽相生:深度數學課堂的實施策略——以“分數乘除法和比的應用題練習”為例[J].小學數學教師,2018(5).121-121.
[2]莫錦珍.溝通新舊知識,經歷數學建模過程——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8(24).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