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春英
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并創新作文教學和指導的形式,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向學生傳輸貼近日常的作文素材,逐漸降低學生對寫作文的陌生感和畏懼感,并設計一些有效的以讀促寫訓練,充分發揮閱讀對寫作文的促進作用,逐步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與此同時增強小學生的生活作文意識。筆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點小學高段習作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段;習作教學;優化策略
目前,大部分教師依舊采用獨斷專制的教學模式,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機械的摘抄或是生硬的背誦,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和感受,使得習作教學變得沒有生機,阻礙了學生作文素養的提升。為此,教師應依據小學生原有的經驗,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積累素材,初步培養他們的生活作文意識,立足于教材文本,設計豐富的以讀促寫訓練,從中汲取優秀的素材,不斷提升他們的作文水平。
一、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發掘生活素材,增強學生的生活作文意識
在以往的習作教學中,教師選取的素材或內容大多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互相脫離,使其對這些內容產生一種陌生感,再加上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里不包含這些陌生的事物,因此無法產生一些情感方面的共鳴,這也是導致小學生作文內容普遍空洞、沒有太大真實性的原因。為了提高學生作文內容的真實性,教師就要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習作教學,從熟悉的生活中發掘可利用的習作素材,并向學生進行呈現,既有利于降低學生對作文素材的陌生程度,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生活作文意識,幫助學生積攢更加豐富的生活作文經驗。
例如,教師在教學《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時,設計以下活動。師:“你們平時有沒有最心愛的物品呀,是什么呢?”學生更加熱衷于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習作,這會增加他們對習作的熟悉度。生:“我的心愛之物是足球,它在我精神萎靡的時候可以讓我大汗淋漓,用它圓潤、嬌小的身軀承受著我的盡情發泄,給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歡樂。”……學生們抓住生活中的一件物品,盡情地抒發心中所感,逐漸消除了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同時還增強了他們的生活作文意識。
二、注重以讀促寫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從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閱讀是可以讓學生直接地獲取語言知識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要注重發揮閱讀對寫作文的促進作用,在課上注重設計以讀促寫的訓練,通過廣泛的閱讀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優秀的語言素材,便于學生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從而逐步提升他們的作文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斟酌文本中的用詞和優美的語句等,同時可以針對文本中的段落設計一些口頭上的習作訓練,如,讓學生按照文章進行仿寫或續寫等等,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有利于積累更加豐富的作文素材,最終提升他們的習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松鼠》時,設計以下習作訓練。師:“你們認為哪句話或哪一段落讓你印象深刻呢?請大家進行仿寫,看看誰寫得最妙!”教師在學生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仿寫訓練,有利于學生積累其中的語言知識。生:“老虎是一種兇猛的動物,龐大,桀驁不馴,很讓人害怕。它們經常捕捉森林中的其它野獸或小動物……”通過課上的仿寫訓練,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想象力,幫助學生汲取了文章中的作文素材。
三、盡量采用鼓勵性的作文評價用語,有效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作文評價是習作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有效的、具有激勵性的評語能夠給學生帶來較強的支撐和動力,使其對寫作產生源源不斷的動機。當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一篇作文之后,教師要采用鼓勵性的評價用語對其進行中肯的評價,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也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和肯定,以此來增強學生寫作的成功體驗,有效地開發小學生的寫作潛能。只有采用鼓勵性的評價用語,才能給予學生寫作文的信心,讓學生敢寫、敢說、剛想,敢于挑戰更高難度的作文,不斷提升自己。
例如,教師在教學《習作:“漫畫”老師》時,進行以下評價。師:“你在作文中從多個方面來描寫了‘漫畫’老師,寫得非常具體,而且內容也比較緊扣主題,寫得很棒哦!如果你在這三個方面中稍微運用一些修辭,排比或比喻等,會讓你的文章更加出彩喲!”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更深層次領悟理解作文整體結構的重要性,逐漸增強學生寫作文的信心,不斷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經過肯定的評價,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參與到修改當中,讓學生在修改過程中不斷進步,充分地調動學生整體的寫作熱情。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充分考慮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原有的作文水平和生活經驗以及對課堂習作訓練的喜愛程度,盡可能地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擇熟悉的素材,逐漸降低學生對寫作文的陌生程度,初步增強學生的生活作文意識,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優秀文章,發揮以讀促寫的作用,從中汲取可用的作文素材,注重使用鼓勵性的評價語言,不斷增強學生獨立寫作文的信心。
參考文獻:
[1]何小琴.精準定標 巧搭支架 讓學生筆下的人“活”——小學高段寫人物類習作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5):18.
[2]任建忠.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4):336-33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