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德
摘 要:為了滿足學生對數學更高層次的需求,成功留住優質生源,學校可系統組建數學課外社團。從橫向建立社團框架,從縱向豐富輔導內容,以活動促進學生發展,開辟學校社團輔導模式的新局面。組建系統的數學課外社團,必須以優秀的數學教師隊伍為基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全方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社團;組建
常規教學模式受時間、場地、教材、教師個人素養等因素的影響,總局限于“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育狀態,使很多學生長期處于“想問不敢問,想學不能學”半饑餓狀態。很多學生在傳統模式的教學下,通常形成思維定勢,致使學生綜合素養低下。把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并有能力有精力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數學素養的學生聚集起來形成小學數學社團。小學數學社團具有自主性、趣味性、互動性、人文性等特征,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數學延伸拓展的需求,彌補常規教學的不足。學校可系統組建數學課外社團,嘗試階梯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數學素養。
一、嚴格把關,組建高素質教師隊伍,聘請專職數學教師擔任數學課外社團輔導教師。
數學是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和精密性,非專業人士不可妄為。學校在組建數學課外社團時必須擁有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從中選拔頂尖人才對社團學生進行輔導和管理。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可選學科帶頭人以某個年級為示范點組建個別社團,以期帶動其他年級的社團發展(數學學科年級知識差距較大,不適合搞大綜合式的社團活動)。
學校在聘用社團輔導教師時嚴格把關,選擇責任心強、專業素質過硬的數學教師,否則社團活動就會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突破。學校組建社團時要走正規形式,對聘用社團輔導教師發“聘用證書”,認真審核社團輔導計劃,加強社團正常活動的監督管理。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可一個社團聘請2~3名輔導教師,用各自的優勢彌補彼此的不足。
二、縱橫交錯,形成系統輔導模式。
(一)橫向形成階梯式發展。組建數學課外社團一般在三~六年級為宜(一、二年級識字量少,自覺性差,不適合開展高強度,大幅度的社團活動。)
三年級學生輔導重點應定為:建立“數學模型”,提高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能力,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發現身邊的數學規律,學會用自己的語音表達數學思想。‘“創意數字化”是三年級社團輔導重要內容,意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四年級學生的輔導重點應定為:增強速算、巧算能力。四年級學生已初步學完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各種運算律,在現行教材的基礎上大力開發速算巧算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心算能力和計算技巧,可培養學生用有限的形式表現無限內容的數學思想。
五年級學生的輔導重點應定為: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論證從來都是數學學科的重要手段,五年級學生已步入學高段,必須學會根據已知條件經過合理分析推理,得出必要的、新的重要結論。
六年級學生輔導的重點應定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六年級學生經過前期的學習,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數學模型,具備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綜合實力逐步增強,重點培養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閱歷,增強學生知識經驗和社會經驗。
(二)縱向深挖教材,開發本土社團課程。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和學段,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受到對應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準的限制。任何課外社團的輔導都不能脫離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體系這個實際。數學教材很大程度反映了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發展歷程,縱然是出類拔萃者,也難出其左右。所以數學課外社團的開設,不能進行超前教學。(超前教學的實質是重復教學,增加教師和學生的業余負擔,嚴重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數學課外社團的輔導應建立在準確把握本年級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教材,聯系鄉土民情,創建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地方社團課程。
三年級學生在堅持“創意數字化”為輔導重點的同時,應增設“找規律”“認識數列”“腦筋急轉彎”“三視圖”“巧分物體”等輔導內容,既緊扣教材,又增加社團活動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四年級學生在堅持“速算巧算”為輔導重點的同時,絕不僅限于教材中的“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的運用,至少要有“和的變化規律”“差的變化規律”“積的變化規律”“商的變化規律”等內容,可結合實際情況增設“添括號原則”“去括號原則”“速算兩位數乘法”“巧記平方數”“識記立方數”“定義新運算”“等差數列”“三角形的五心”等內容。
五年級學生在將所有運算律和運算規律運用于小數計算的同時,增設“小數、分數、整數的互化技巧(尤其是循環小數與分數的互化)”“等積變化”“認識勾股定理”“極值系列”“優化策略系列”“等差數列系列”“二難推理系列”“必勝手系列”“公因數與公倍數系列”“扇形面積計算”“弧線長公式”等內容。
六年級學生在將運算律和運算規律運用于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大綜合計算的同時應增設“沿河最近路線問題”“長方體表面最近路線”“表面涂色的長方體”“長方體與正方體組合系列”“圓錐表面積”“球體表面積和體積”“納稅問題”“盈虧問題”“利潤問題”“濃度問題”“行程問題”“折扣問題”“抽屜原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分類原理”等內容。
(三)橫向階梯發展與縱向課程開發的辯證統一。“橫向成嶺,縱向成峰。”橫向定框架,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分別建立不同層次的“數學目標和輔導重點”,形成階梯式發展體系;縱向深度挖掘教材,開發社團課程,形成內容豐富的“山脈”,通過實踐活動呈現“高峰”。二者既存在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只有各年級的社團輔導內容得到完善和細化,學生才有更大的機會去了解、掌握下一階段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整個社團課程體系。同時,橫向框架結構為階段性社團活動指明方向。各階段的輔導內容不可一成不變,根據學生天賦和勤奮程度可靈活取舍。總之,數學社團活動開展不能脫離教材內容,不能脫離學生實際,堅持縱橫交錯的辯證發展。
二、數學課外社團活動的開展頻率及學生成果展示。
(一)數學課外社團活動開展的頻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建議三、四年級每周開展一次輔導活動,每次活動不低于40分鐘;五、六年級每周開展兩次輔導活動,每次活動不低于60分鐘。
(二)學生學習成果展示。所有社團學生都可以用期末測試成績來體現自身價值,但這不是唯一的標準。具體說,三年級學生可通過“創意數字化”“數學猜謎”等活動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四年級學生可通過“速算巧算比賽”“數學手抄報”來展現自己的計算能力和業余收集數學知識及設計能力;五年級學生可通過“數學日記”“數學演講”等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六年級學生可通過“數學故事會”“數學脫口秀”“百名精英大比拼”等活動展現自己的綜合實力。各年級側重點不同,但展示形式不唯一,盡量實現多元化評價機制,讓每一個社團學生都因社團輔導而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讓每一朵鮮花都綻放生命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邵漢民.試談小學數學社團活動的構建與運行.數學月刊小學版.2012.1-2.
[2]解薇.開展數學社團活動的實踐與思考.數學教學研究.2011年第26期.
★ 課題項目:2019年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教育科研課題“依托課外社團培養農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素養的實踐研究”(編號:2019x04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