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康
摘? 要: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由于教學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加之受到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玩兒心重等性格特點的影響,許多小學生們往往無法很好的將注意力集中到看圖寫話任務中去,無法很好地將圖畫內容表達出來。為了改善這種教學情況,讓低年級小學生們更好地學會基本的書面表達,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本文進行了基于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
低年級小學生無論在身體,還是心智上,都尚不成熟。但在經過幼兒園階段的學前教育后,大多數小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意識,因此能夠在特定學習場所中,按照一定規矩和教師的指導去思考、去行動。所以,在看圖寫話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所在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找出適合學生的看圖寫話教學方法。
一、注重日常觀察引導,培養看圖寫話興趣
“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那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看圖寫話,就是要觀察圖畫,加以聯想,最終轉化成文字的過程。因此,在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日常觀察。
舉例來說,在一年級下冊課后《聽故事,講故事》版塊,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課本中文圖故事的利用,還要注重對生活小故事的引入。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作業布置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后圍繞作業題目(如放學后的校園、樹葉的變化、操場上的同學等)進行生活小觀察。并以“你我身邊的小故事”為主題,在正式開課前利用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可以輪流,也可以主動分享,沒有講故事的學生要在課堂上回憶,把觀察記錄下來,確保每位學生都要參與觀察)聽故事、講故事。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有利于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讓學生們看圖寫話更加容易。在日新月異的生活變化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發現事物的能力,讓學生們愛上觀察,在觀察中對看圖寫話更感興趣。
二、堅持基本句式教學,打好看圖寫話基礎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其實是有一定技巧的。適當發揮技巧的作用,有利于幫助低年級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看圖寫話思路,打好看圖寫話的基礎。
低年級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日常教學要穩扎穩打,切忌揠苗助長。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進行看圖寫話基本句式的基礎教學,即“什么人”“什么時候”“在哪里”“做什么”的四要素句式教學。在這一點上,可以與上述《聽故事講故事》版塊教學相結合,但在具體應用上不要限制學生對句式運用的順序和表達方式。這樣可以培養低年級小學生們寫出圖中表面內容的基本看圖寫話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常用的看圖寫話句式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供學生們記憶和練習。其次,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從標點符號、詞語練習著手,教會學生如何用符號(不同符號表達的不同含義,如感嘆號與感嘆詞一起用可以表示贊嘆驚訝等)和詞語(如基本的同義詞和反義詞教學)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幫助低年級小學生打好寫作基礎。
三、注重思維聯想教學,提高看圖寫話水平
低年級小學生看圖寫話的水平,不僅取決于小學生自身所掌握詞匯數量的多少和觀察、表達能力的高低,還取決于小學生的思維及聯想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低年級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聯想能力的培養。
比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和課后《我來編童話》版塊,采用專題課堂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與聯想,讓學生們根據課文中的插圖續編童話。也可以采用接力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進行一次完整的故事編寫。具體的,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5-6張圖畫(做好編號),讓學生以小組(分組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為單位進行選擇。隨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們一起討論,并按照編號順序先用四要素句式說明圖畫內容;然后根據第一輪說明進行內容填充,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通過這種合作共享的方式來慢慢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聯想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豐富看圖寫話內容的思路,以最終提高看圖寫話的水平。
四、結束語
本文從興趣培養、基礎奠定、能力提升三個階段進行了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分析。分析發現,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是打好小學階段語文寫作基礎的關鍵一環。筆者認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更加注重這一環節中教學工作的落實與改進,并將看圖寫話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把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知識吸收情況放在首位,把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看圖寫話成績當成輔助教學的資料,以學生為中心去展開看圖寫話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澤群.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魅力中國,2019,(41):262-263.
[2]付方方.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方法初探[J].課外語文(上),2019,(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