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摘 ?要:核心素養是新時期下國家教育部門對教師與學生雙方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與態度,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素養等能夠得到較大提升。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對策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開展的有關工作提供寶貴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學;對策
小學美術屬于一種藝術門類的課程,在傳統教學觀念中則是被納入了一門邊緣化課程。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美術教學的重要性也已經充分體現,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對小學美術教學對策進行創新,借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小學生的美術技巧、審美能力等能夠有所提升。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以往,小學美術教學往往會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受到教師的輕視,雖然在素質教育普及下,這一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在課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獲取以及知識技能的提升。首先,就是教師重知識講解,缺乏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小學生是一個能力形成、思維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其加以針對性的培養,往往可以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事實上,教師在課上過于依賴多媒體,自己卻沒有發揮引導作用,而學生也無法對課程內容形成正確理解,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課堂紀律難以維護。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美術教師也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討論、實踐機會,而在這一期間,美術教師往往難以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把控,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混亂狀況,學生之間的討論內容也是多種多樣,再加上教師缺少引導,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無法充分體現。最后,教師在課上較少會開展鑒賞類課程。鑒賞類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存在的,由于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缺少認知,加之課程本身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這一消極后果。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教學對策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過于單一、形式化,甚至還會出現被占用的情況,與素質教育要求不相符合。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美術教師應該對核心素養進行深度了解,然后采取針對性對策,為小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一)聯系生活對繪畫進行解讀
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繪畫中往往會包含著生活中的部分信息與元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中的一些特點。為了避免學生對繪畫產生學習困難的感覺,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將繪畫與學生生活聯系在一起,減小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尋與繪畫相關的元素,借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課上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的假期生活是怎樣的呢?在假期中有沒有什么特別的經歷呢?”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并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想象,將自己的生活元素融入到繪畫中,以另外一種語言形式展現出來。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交流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將其轉變為繪畫的形式,使得學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啟發,為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堂、課下繪畫任務奠定基礎。
(二)積極開展微課教學,傳授專業繪畫技巧
由于美術是一種較為抽象的技術,繪畫技巧難以掌握,而大部分小學生普遍不具備較好的繪畫技巧與知識。因此,教師在課上可以通過微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來觀看有關繪畫的專業技巧,并鼓勵學生根據這些繪畫技巧,創造自己獨特的繪畫形式,使得繪畫能更加具有美感。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微課視頻的啟發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對繪畫進行思考,對于培養學生想象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學生的個人繪畫技能也可以得到有所提升,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開展鑒賞課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鑒賞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對作品進行賞析,并產生新的理解,符合核心素養的各部分要求。在課上,教師可以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資源,然后結合教學課題,為學生細致講解美術作品。首先,教師應為學生介紹隱藏在美術作品背后的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對作品進行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內涵、表現內容、情感等進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則是要對學生的理解與看法予以評價,并鼓勵學生自主創作,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個性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下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課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標、核心素養的雙重要求,通過聯系生活對繪畫進行解讀、積極開展微課教學傳授專業繪畫技巧、開展鑒賞課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等方式來構建課堂,使得小學生的個人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想象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皖韻.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研究[J].教育界,2019,(25):105-106.
[2]沈亞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教育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