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團結
2015年10月,我們成立了《如何在農村初中開展德育教育》課題組,課題組成員們根據長期從事農村初中教育工作的一些經驗,認為當前農村一些初中學校“智育第一,分數掛帥”有所回潮,因而淡化德育工作,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沒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針對這一現象,怎樣抓好農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我們提出了對策,認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擺正位置,落實德育首位,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思維和方法,使學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正有用之才。
一、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現狀分析
(一)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從總體上看,素質教育的實施已走上了正軌,新課程改革也在蓬勃發展。然而,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某些學校仍在走“應試教育”的老路,他們仍在片面的追求升學率,依然把學校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優劣的唯一標準。教師只強調學科的重要性,不斷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由于某些地區或學校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尚未建立,教育評價的單一,致使教師把考試分數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另外,家長們的思想意識、觀念也還沒有真正轉變,他們的一些不恰當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錯誤的做法,給“素質教育”的實施帶來了影響。以上三方面的問題,帶來的后果是學校、教師、家長普遍重“考分”,而把學校德育工作則放在“第二位”,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體魄卻被淡化。
(二)德育的方法簡單。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認為只要學校或班級制定出各種規章制度讓學生遵守,再加上獎懲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嚴,就可以使學生信服,德育成了高壓式教學。其次,單向灌輸。具體操作為:一是過于知識化,即僅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為某種知識來介紹;二是外在制約化,即過分強調德育內容特別是對學生的外在制約作用。
(三)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長期以來學校與家長的聯系主要停留在把學生在學校的信息或學校、班級的有關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給予配合,這樣做的結果削弱了家長在家庭中作為德育教師的作用,最后我們的家長起到扮演德育教師的作用,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認識——學生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教師的事。
(四)現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還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少年,父母不在其身邊,基礎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以自我為中心,在“關心他人”方面做得差。這部分學生處處表現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嚴重,表現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勞動觀念淡薄,這部分學生在勞動中要么袖手旁觀,要么表里不一。
那么,如何在當前的農村初中學校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呢?
二、落實農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德育隊伍“戰斗力”。
1、加強德育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其管理素質。初中學校的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領導作用,要使學校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學校管理干部隊伍必須正確導向,進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實施計劃。因此,必須組織他們認真學習德育的有關理論,研究并學習德育工作的具體方法,要求他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與本校實際相符合的德育管理體系,用以指導學校的德育工作。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揮他們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一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們對德育工作的認識。三是要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以便更好地為德育工作服務。四是要深入開展德育工作的評比、表彰活動,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從而帶動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德育工作,生活是主陣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建設,首先要遵循“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德育工作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交往等入手進行思想教育和行為訓導。
(三)充分發揮情感陶冶法——長期培養,適時運用。積極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構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創設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在特設的道德情景中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陶冶情操、修養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品德培養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學習和活動所處的主要是在學校和班級中,其道德認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學校和班級的環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風和班風是一個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環境,對學生是一種異常活躍的教育因素,它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等,多會產生直接而巨大的影響。所以,對于學校行政人員、班主任來說,能否經過努力引導學生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校風、班風,關系到能否為學生品德的培養創造一個健康的道德環境。
(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當代教育學理論提出:德育的本質是實踐,德育實踐教育活動是德育的核心。學生品德的養成,無論是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道德意志的鍛煉,還是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學生的優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時由于初中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積極好學、求知欲和上進心強,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實踐活動恰恰特別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當然,道德評價的獲得并非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需要的是讓道德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性。
總之,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得好與壞,從個人來講,影響到學生一輩子的發展,從長遠、從整個國家和社會來講,又是影響到國家將來與社會和諧的大事情。因而,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擺正位置,把學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思維和方法,使學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們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