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研究文化發展與體育人才培養的關系,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進行分析,發現中國文化在諸多領域面臨著國際話語權缺失的問題,體育領域也是如此。國際體育組織中缺乏高端人才,不利于體育事業的發展。要想加強中國體育國際話語權,必須重視國際體育人才的培養。要求體育院校采取相應措施培養國際體育人才,通過體育院校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帶動教師隊伍的建設,結合合理的課程體系,培養出精通體育和外語的國際體育人才。
關鍵詞:文化自信;國際話語權;國際體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013-01
1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日俱增的經濟實力需要發展相對應的文化實力。在各種激蕩的文化中,誰能占據國際話語權,誰就能擁有主動權。通過中國體育國際話語權的現實情況分析,發現國際體育人才缺失是話語權喪失的重要原因,需要培養懂體育懂英語的人才來爭奪話語權。而人才的培養方法還應該在現有培養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走出原有的封閉體系,與國際接軌。只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在全球化浪潮下和各種文化思潮的碰撞中保持主動勢頭,立于不敗地位,逐步建立東方話語權。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在國際領域中工作的體育從業者為研究對象,對比以往的人才培養方法,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法。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有關“國際話語權”“國際體育人才”等內容的文獻資料,對相關概念進行初步了解。
2.2.2邏輯分析法。通過對比中西方的文化軟實力,找出形成差距的背后原因。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提出新的見解,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法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想法。
3結果與分析
3.1文化自信背景下國際話語權的分析
3.1.1文化自信與國際話語權的關系
當下,中國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發展戰略,加強自己文化的發展,掌握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對于中國而言,想要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必須重視國際話語權,這關系到國家的長遠利益。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文化資源優勢特別明顯,要學會將資源轉化為產品,更新以往人們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認識。
3.1.2體育國際話語權缺失與國際體育人才的關系
樹立文化自信,必須重視體育國際話語權建設。在體育領域,中國同樣存在著國際話語權缺失的例子。在大多數運動規則的制定上,中國沒有占據主導地位,沒有辦法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規則,導致項目利益受損。在運動項目的管理上,在國際組織高層任職的中國人微乎其微,不能夠對會議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從歷屆大賽上來看,因為體育國際話語權的缺失,中國隊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報道屢見不鮮。
3.2國際體育人才重要性分析
3.2.1國際體育人才缺失的現狀。在國際層面上從事體育事務,必須精通體育與外語。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保證以后發展前景更加光明。目前,中國缺少體育項目英語的人才。在賽事的翻譯中,往往是普通英語專業的人員擔任體育翻譯。不了解具體的體育項目,很難精確地表達出本身具備的含義。體育運動項目多種多樣,培養不同的體育翻譯人才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3.2.2國際體育人才培養的意義。中國文化資源豐富,需要官方和民間力量共同努力,向外展示中華文化。外界往往是通過他們接觸的每一名中國人來了解和認識中國。國際體育人才作為溝通中外雙方的媒介,是展示中國形象的一扇窗口、一張名片。從這個角度看,國際體育人才也是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運用自身外語優勢和工作環境,能夠方便地在世界范圍內推廣中華文化。
3.3 人才培養方法探究
3.3.1體育專業課程的國際化
體育專業的課程也應該與時俱進,與國際潮流同步,根據自身情況做出調整和變化。客觀上,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建立貼近實際的課程體系。主觀上,可以定期邀請體育專項老師授課,提高課程學習的專業性。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轉變對體育專業課程的思想認識,形成具有國際視野的團隊。
3.3.2體育院校的國際化
國際化就是用國際的視野引領教育,樹立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打破以往封閉式的體育體系。積極主動地接觸國際新視野和新思路,增強國際視野,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體育院校國際化的本質,歸根到底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國際體育人才,為本國的體育事業發展服務。
3.3.3建立人才對外交流機制
作為體育院校的教師,自身必須擁有豐富的國際賽事經驗和知識,才能教授給學生實用的知識和技能。體育院校在面向國際化的時候,應該將教師隊伍的對外交流放在首位,在相關專業領域與國外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才能更新原有知識體系,滿足學生的需要。
4結論
中國在多個領域存在國際話語權缺失的現象,體育領域更是如此。高端體育人才缺乏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只有擁有足夠的人才儲備,才能更好地實行“走出去”戰略,發揮好體育本身所具有的交流作用。作為體育人才培養的主體,體育院校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只有邁向國際化,才能開闊自己的視野。制定符合實際的課程體系,增強教師隊伍的對外學習,促進優秀人才的對外交流。
參考文獻:
[1]陳偉,歐陽柳青,譚華,沈建華,康昌發,唐宏貴,張江南,楊梅.高等體育院校培養高層次國際體育人才(奧運人才)的若干設想[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
[2]曾誠,鄧星華.體育國際話語權與中國國家形象構建[J].體育學刊.2016.
[3]荊雯.我國競技體育國際話語權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
[4]陳玉剛.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方略[J].學習月刊.2011.
作者簡介:
張鄭輝(1995—),男,漢,河南平頂山,單位:成都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賽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