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梅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和重點學科,是學生學好其他自然科學課程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式。然而數學知識的枯燥性和抽象性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畏難情緒,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課程氛圍沉悶、無趣。因而趣味化教學這一理念應運而生,并被作為重要的手段和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诖?,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經驗,針對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進行一番個人看法的闡述,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生動情境;趣味游戲;結合生活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重,對各種新奇事物感興趣的階段,傳統灌輸式、機械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壓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興致,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數學教學效果低下。趣味化教學作為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先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備受關注,是極為重要的課堂組織形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究趣味化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單一、固化的授課模式,使課堂教學變得富有靈動和魅力。
一、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教學氛圍
情境教學是教師比較青睞且樂于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借助良好情境的設置,能夠擺脫單調文字講解帶來的枯燥感,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良好氛圍和空間中更好地理解并感知所學知識。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實現良好情境的創設,從而引發學生對課堂的關注,激活沉悶、死寂的課堂氛圍,為高效化教學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以“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伊始環節,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動畫視頻,視頻講述了烏龜和兔子比賽涂色的故事。話說龜兔賽跑完之后,烏龜對比賽結果很不滿意,于是想找兔子再次比試一次。聰明的兔子想出為不同的圖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涂顏色的游戲,誰先涂完誰就獲勝。烏龜卻表示不贊同,它認為這兩種圖形的面積大小不一致,根本沒辦法比。兔子卻巧妙地實現了二者之間的轉化,證明它們面積是相等的。看到這個結果,烏龜只好承認兔子比自己聰明。生動的畫面及有趣的情節極大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乃至視頻播放完了,學生都意猶未盡。如此一來,便將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了課堂中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相關知識的欲望和動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二、設置趣味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愛玩愛鬧的天性,且對課堂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加上數學本身是由抽象符號和數字組成的,單一的文字講解很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和厭倦心理。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出發,引入學生喜愛且樂于參與的游戲,將枯燥知識點的講解以趣味游戲的形式呈現出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高效地進展下去。
例如,完成“因數和倍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我給學生設置了趣味游戲,游戲的方式是:讓學生從1開始依次報數,凡是遇到4和4的倍數的,都不能說出來,要以“過”字代替。沒有及時反應過來報錯數的學生淘汰。在富含趣味性的游戲中,學生對4和4的倍數、因數和倍數等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如此一來,通過趣味游戲的設置,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使沉悶、枯燥的課堂氛圍得以激活,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游戲氛圍中完成知識的構建,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結合生活遷移知識,增強學生歸屬意識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體現在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基于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應秉承“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借助生活遷移知識,將縝密、嚴謹的數學教學變得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能夠透過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增強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歸屬感,促進學生積極、自發地探究知識,使其能夠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生產生活。
例如,以“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小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了購物式的場景,開展了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將學生的學習用具等收集起來作為商品,并用價簽以小數的形式為商品標上價格,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商家,進行商品買賣的活動。在學生進行買賣的過程中,我也引導學生通過買多個商品并計算價格的形式體會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如此一來,通過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拉近了學生生活與課堂教學活動之間的距離,增添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為高質量課堂教學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之,趣味化教學作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及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在小學教育階段有著廣泛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師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究趣味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這門學科的樂趣所在,并發自內心地喜歡這門學科,為構建高效化的數學教學課堂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丁作艷.小學數學課堂趣味化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
[2]王春穎.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法的運用[J].古今傳奇:文化評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