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雄彬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化已經成為人們進步的大趨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教育也是如此。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的信息化融合的策略進行探索,是為了加快化學教學信息化的速度,讓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起來,共同為學生的學習貢獻力量。通過與電子白板、PowerPoint、微課、思維導圖聯系,我們發(fā)現了對學生進行信息化指導的渠道。
關鍵詞:初中化學;信息化;融合;策略
電子白板、PowerPoint、微課、思維導圖都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電子白板、PowerPoint、微課、思維導圖等,能加快化學教學信息化的速度。
一、與電子白板融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意識
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為課堂是單調的,無法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教師要想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就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喚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加快融入課堂的速度,幫助學生打開知識的大門。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看到化學學習的價值和趣味。
例如,在學習“奇妙的二氧化碳”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知道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意識,讓學生建立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在教學中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了二氧化碳的相關實驗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過程,把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生觀看視頻后,對二氧化碳有了清晰的認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作用。接著,筆者又引領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了探究,利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表格,讓學生借助表格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生通過對比表格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同時,筆者還通過電子白板為學生介紹了二氧化碳的用途,豐富了學生對二氧化碳的認知。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筆者在教學中使用電子白板向學生講述了二氧化碳的危害,增強了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學習意識,使學生樹立了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形成了“低碳”生活的習慣。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使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學習化學提供了便利,讓學生看到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應用,喚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意識。
二、與PowerPoint融合——構建學生學習板塊
教師在教學中應用PowerPoint課件,可以將教學內容更加系統(tǒng)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板塊,幫助學生梳理課堂所學知識。部分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缺乏整體學習的意識,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與PowerPoint融合,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學生的問題,促使學生理解化學知識,為學生構建化學學習板塊。
例如,在學習“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知道鋼鐵生銹的條件,讓學生了解防止金屬銹蝕的簡單方法,意識到廢棄金屬對環(huán)境的污染,懂得回收金屬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認識,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活理念,在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向學生介紹了金屬生銹的現象,借助圖片讓學生看到了金屬生銹的表現,使學生獲得了金屬生銹的畫面。學生觀看PowerPoint后,對金屬生銹的條件進行了學習,經歷了鋼鐵生銹的過程。接著,筆者又利用PowerPoint為學生展示了防止金屬銹蝕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學習防止金屬銹蝕的方法來處理現實生活中金屬生銹的問題。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筆者為學生介紹了廢棄金屬對環(huán)境的污染。學生觀看PowerPoint后,認識到金屬回收的重要性,表示會珍惜資源,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huán)境。這樣,筆者通過使用PowerPoint,向學生傳播了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習了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辦法,提高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
三、與微課融合——凝聚學生學習注意力
微課是信息化時代下的產物,對于學生學習碎片化知識有著積極的意義,能夠緩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tài),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微課,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化學現象的原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化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解答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存在的疑惑,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進步。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酸和堿”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知道常見的酸和堿的性質,知道它們的主要用途,認識到酸和堿的腐蝕性,能夠利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在使用酸和堿時懂得保護自己,喚起學生化學探索的意識,在教學中利用手機為學生播放了5min的微課視頻,視頻的主要內容為生活中常見的酸和堿的介紹及在生活中的用途,為了增加學生的安全常識,筆者還向學生介紹了使用它們的注意事項。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對生活中常見的酸和堿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酸和堿具有的相似的化學特性和不同的特性。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對酸和堿的化學性質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掌握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學生總結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后,認識到了酸和堿的腐蝕性,學會了使用酸堿指示劑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明白了使用酸和堿時要注意安全。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使用微課,向學生介紹生活中常見的酸和堿,使學生增強了對酸和堿的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
四、與思維導圖融合——豐富學生聯想能力
思維導圖是通過圍繞某一主題展開聯想,來獲得更多的信息的一種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為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看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挖掘知識背后的含義。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應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同時,還要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參與,讓學生在設計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形成聯想習慣。
例如,在學習“什么是有機化合物”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化合物的概念,能夠對化合物進行分類,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的種類,學會站在化學的角度分辨不同的化合物,在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向學生介紹了有機化合物,使學生知道了有機化合物又稱為含碳化合物。筆者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設計,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為了完成思維導圖,學生與小伙伴進行了合作,對課本知識進行了學習,提高了有機化合物的認識,知道了有機化合物一般共性和無機物的性質。接著,學生對食物中的主要營養(yǎng)素進行了總結,找出了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并將它們填充進思維導圖中,完成了課堂任務。這樣,筆者通過將教學與思維導圖融合,使學生看到了有機化合物更多的種類,借助學生設計思維導圖,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豐富了學生的聯想能力。
總之,本文通過與電子白板、PowerPoint、微課、思維導圖聯系,推動了化學教學的信息化,給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學習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廖小華. 淺談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實施[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2]張東梅.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07.
[3]許紅青.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