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影響鄉鎮經濟發展的因素,政府在鄉鎮經濟發展中應當扮演的角色,總結鄉鎮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著力構建完善的政府工作機制,從而推動鄉鎮經濟有效發展,全面提高鄉鎮經濟的發展質量。
關鍵詞:政府;鄉鎮經濟;發展策略
政府在鄉鎮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主導作用,政府應當從做好社會公共服務的基本理念出發,既要履行社會公共管理義務,義要不斷提高服務角色意識,在完善的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體系下促進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鄉鎮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適當放緩經濟增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淘汰鄉鎮經濟的落后產能,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成為制約鄉鎮經濟成長的重要問題。在經濟新常態下鄉鎮工業產業發展速度相對放緩,鄉鎮財政收入有所下降,以往單方面依靠工業強鎮的經濟增長策略不符合新時代鄉鎮經濟發展要求。而且全社會對鄉鎮經濟普通工業品的需求在降低,初級工業品在市場所占份額不斷降低,外部需求減少制約了鄉鎮經濟發展的有效性。鄉鎮普遍存在財政收入增長不足的現實問題,各種社會事業支出要求不斷提高,使得鄉鎮財政的剛性支出不斷地增加,在經濟下行通道下鄉鎮財政增長后勁不足,不少鄉鎮政府存在著財政收入不穩定的問題,特別是各種社會事業支出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政府負擔和壓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鎮政府無力促進鄉鎮公共基礎再投資問題,制約了鄉鎮政府在扶持地方企業方面的投入。
(二)經濟結構不合理
鄉鎮經濟長期以來注重發展特色經濟,鄉鎮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從市縣兩級經濟發展大局著眼,這使得鄉鎮經濟布局結構的合理性嚴重不足,鄉鎮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賴性,由于鄉鎮經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競爭力不足,因此影響鄉鎮經濟的綜合發展水平。鄉鎮經濟很少能形成最優擴散效率,在新興產業戰略升級環境下,鄉鎮經濟很難融入新的生產體系當中,優化調整鄉鎮經濟結構已經成為鄉鎮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目前不少鄉鎮存在著三個產業結構配置不均衡的問題,不少鄉鎮經濟停留在工業化發展中期,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相對緩慢。經濟新常態下鄉鎮經濟的支柱產業的收益普遍下滑,零散產業的布局成為鄉鎮經濟的新特征,不少新興產業在鄉鎮經濟體系中還難以形成規模,不少鄉鎮經濟中缺乏龍頭企業,規模以上鄉鎮企業的數量較少。不少鄉鎮經濟尚未融入信息化市體系中去,產業發展的慣性思維較嚴重,新技術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足,鄉鎮支柱產業的整體層次較低,產業規模效應不足,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產業的品牌知名度較低。
(三)經濟發展矛盾集中
在我國城鄉經濟一體的變革當中,我國鄉鎮經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一方面鄉鎮經濟要自尋出路,另一方面鄉鎮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受市縣經濟發展戰略的影響,很大程度上集中了一些矛盾。例如,在高鐵建設項目或其他重大工程的影響下,鄉鎮經濟發展戰略被迫中斷的現象時有發生。鄉鎮經濟建設各種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矛盾事件層出不窮,在一些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過程中因涉及個體經濟利益甚至還會導致群體事件。特別是在民主社會不斷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眾維權意識增長的情況下,因經濟發展影響或價值理念不一,因此導致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問題。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接的一些垃圾焚燒廠、煉油石、化工項目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鄉鎮政府的工作水平。有效的處理鄉鎮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及時有效的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形成綜合性的鄉鎮經濟治理體系有重要作用。
二、政府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提高鄉鎮經濟發展質量,破解鄉鎮經濟發展的難題,還要優化鄉鎮經濟發展環境,切實轉變政府的角色,注重優化鄉鎮經濟活動的良好秩序,在構建良好的經濟環境基礎上,不斷優化鄉鎮經濟的生產要素,合理進行公共資源分配,達到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目標。首先,優化市場環境,轉變市場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優化管理制度,消除鄉鎮問的貿易壁壘,構建開放的鄉鎮市場體系。其次,進一步加大鄉鎮的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方式,全面加強鄉鎮經濟的特色優勢的宣傳工作,基于招商引資工作促進本地企業轉型,為本地企業拓展生存發展空問。再次,建立市場為導向的管理體系,優化市場競爭環境,在不斷提供公共基礎設施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平,滿足企業生產發展的硬性環境需要,切實優化配置本地區的資金、人才與技術,依靠國家扶持性政策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為公共產品提供必要的財政擔保。
(二)建立服務型政府
通過政府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還要建立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提高鄉鎮政府的服務履職能力,強化政府的服務意識,明確把服務經濟當作重心,注重更新經濟服務理念,創新經濟服務方式,真正的建設服務型與法治型的政府管理體系。
做到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實協調化管理與服務之問的關系。還要加強鄉鎮領導干部隊伍的建設工作,加強鄉鎮領導的服務示范作用,注重促進公務員轉型,推行鄉鎮政干部包村制度,切實把定期走訪、服務企業、解決群眾訴求作為行政服務的重要內容,不斷消除經濟發展中的矛盾障礙。還要加強對政府的工作考核,樹立黨政干部的科學政績觀與發展觀,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注重全面激發干部的工作熱情,組織企業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工作,達到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目標。
(三)創新經濟發展規劃
提高鄉鎮經濟發展水平還要優化經濟發展戰略,在全面調研鄉鎮經濟現狀的基礎上,由政府牽頭組織開展鄉鎮經濟的發展規劃,進一步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為優化鄉鎮經濟定位與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優化配置經濟發展資源,創新經濟發展模式,達到構建完善的發展體系的建設目標。首先,應當因地制宜的做好發展規劃,把握產業優勢,將環境下城鎮建設體系結合起來,充分的利用土地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其次,還要處理好一、二、三產業之問的關系,充分地利用區域資源優勢,有效淘汰落后產能,例如,基于地方文化資源開發旅游業,實現農業與旅游相結合,保證輕工業為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服務等。再次,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強化科技引領導向,研究市場參與機制,明確鄉鎮經濟的階段性發展目標,針對性的制定短時經濟發展政策,從而有效合理的配置經濟資源,達到促進經濟快速全面發展的目標。
(四)完善公共服務職能
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還要完善公共服務職能,切實履行政府的各方面責任義務,不斷著眼于直接促進經濟發展,還要做好相關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工作。真正的借助市場方式提高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質量和水平。首先,應當加強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優化行政管理體系與運行方式,在簡政放權的理念下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理順政府部門之問的關系,合理的設置鄉鎮政府的職能部門。其次,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重點改革鄉鎮的基本面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社會保障體系。再次,還要建立公眾參與社會事務決策的機制,推動公共服務供給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服務產品供給體系,有效了解群眾的訴求,在服務性政府的建設理念下有效的解決公共服務產品供需方面的矛盾。
(五)借鑒典型改革經驗
鄉鎮政府推動鄉鎮經濟的發展還要借鑒成功經驗,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鄉鎮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著力優化和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借鑒各種經驗提高地區經濟管理與改革有效性。首先,應當正確的選擇樣本,依靠地區經濟的發展實際情況,充分評估區位優勢,以及政府創新管理方式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不斷整合區域特色,從而形成獨特的經濟發展思路。其次,應當對典型的鄉鎮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評價,全面總結鄉鎮經濟發展的優勢與弊端,科學把握本地經濟發展導向、產業結構、優勢資源的基礎上,找出合理的經濟發展與改革方式。再次,還要正確的運用經驗,能夠借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并不進行原樣照搬,而且要根據鄉鎮的實際情況,鄉鎮經濟發展需要的困難與機遇,找到最佳的經濟發展增長點,采用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方式。
三、結論
鄉鎮政府推動鄉鎮經濟的發展,應當全面加強區域調研工作,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與核心,根據地區經濟現有的結構與特色資源,制定綜合性、前瞻性、科學性的政策體系,并且加以有效指導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