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紅 馬冬艷 王秋香
摘要:高校體育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有利于調動體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體育課課程育人目標,也有利于構建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可以從做好頂層設計、整合人才隊伍、融入教育載體、互鑒教育方式、規范考核評價五個方面加強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形成協同育人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體育教學;體育思政
一、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指示,為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當前教育主管部門大力倡導“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實現有機融合,有利于調動體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體育課課程育人目標,也有利于構建高校大思政工作體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教學
首先,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教學是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國家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落實的需要。我們不難理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是需要各類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體育課程作為高等學校教學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其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宗旨都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與國家所提出的宏偉思想是相符合的,基于此筆者認為高等學校的體育課程有機的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是有必要的也是必行的。
其次,課程思政的融入是解決體育教學瓶頸的主要因素。目前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是非常突出的,一方面體育教學的理念過于追求技術動作的要領、過于追求學生成績的達標,另一方面很多高等學校對于體育課程抱有歧視心理,導致高等學校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不夠,促使部分體育教師本著為了教學而教學的目的進行課堂教學,忽視了體育精神和體育內涵的傳授,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的展示體育課程的吸引力,這是不以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基于此本研究認為有效的將課程思政引入體育教學,可以有效引導教師加強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灌輸,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競技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
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教學的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實施,要求在高校在體育課堂教學階段,必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素質教育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切實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教師應當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延伸教學法,創新體育與健康教學手段,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貫穿學生職業素養、適應能力、團隊意識、法律意識等方面的培養,為學生后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苯處煹牡赖滤仞B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和方式對體育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定期的培訓與指導,加強對教師的思想理論灌輸,以此來實現教師的道德素養提升。
3、培養拼搏精神、增強集體觀念
體育本身具備顯著的拼搏精神,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堅強的意志力。通過為學生提供持續性的訓練項目,可保障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各類素養。借助不同的體育競賽、訓練項目,能夠為學生制定良好的奮斗目標,實現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拼搏精神。當前學生群體內,大多為獨生子女,強調自我,集體觀念相對淡薄。為促使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必須要強化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比如,在體育教學階段,可積極開展羽毛球、接力跑、足球、拓展訓練等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特定的體育訓練環境,促使學生在各類體育競賽、體育活動中,可做到換位思考、相互協助、協同成長,以此強化成員內部溝通。
四、“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教學的途徑
“課程思政”是知識育人和立德樹人相結合的育人理念,體育教學要深入發掘學科蘊含的思政元素,立足學科的學術內涵和傳承脈絡,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建立常態化的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管理機制與評價機制,不斷推動德育和體育的深度融合,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優秀體育人的愛國奉獻精神、拼搏進取精神、傳承創新精神等加深了解,不斷加強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時,還要針對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具體表現,把生動活潑的思想教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積極創新教學載體,注重課堂話語傳播的有效性,“潤物無聲”的提升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應菊英.高職體育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探析[J].運動,2018,22(19):135-136.
[2]朱秀清.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羽毛球選項課為例[J].運動,2018,10(20):130-132.
[3]胡搖華,蔡犁.基于應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導向下上海市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5):32-38.
注:本文為2019年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探索研究——以河北科技學院為例》的結項成果,課題編號(HBSZKT-2019244)。
(作者信息:河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