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與趨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面臨的選擇更多,不僅對學生思想形成一定的影響,而且為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需要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對此,文本著重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徑。
關鍵詞: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挑戰
(一)對高校思政教育主導性形成沖擊
高校的教育職責是育人,以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引領學生思想,增強學生明辨是非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種文化、思想在校園中流通,使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取向呈現多樣性。與此同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文化思潮的引領,學生因多元文化認知缺乏,導致學生主流文化意識流失嚴重。這些都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導性形成一定的沖擊,弱化了我國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價值,影響到高校教育育人效度的實施。
(二)對高校思政教育主陣地形成沖擊
從國家、民族層面而言,文化是一種精神生產力,在政治、經濟、科技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領效度,是一種軟實力武器,推進我國偉大復興夢的實現。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涌入我國,對我國人們形成一定的沖擊。一方面,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形成一定的沖擊,削弱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動搖了我國人們的信仰,尤其是擁護中國共產黨主義的信仰。這腐蝕了高校思政教育主陣地,需要高校肩負文化育人效度,以正能量文化、思想引領、教育、管理學生,增強學生多元文化的認知能力,以此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徑
(一)更新思政教育內容
高校思政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內容、習近平重要講話內容傳遞的主載體,通過正能量內容的引領、教育,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需要重視內容的更新,增強內容教育價值,實現思政教育目標,進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首先,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導向,促進思政教育內容的更新。我國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人們汗水、智慧的結晶。在思政教育中,以文化內容為導向,培養學生良好的民族氣節,增強學生愛國情懷。在我國文化中不乏典型的民族英雄事跡,諸如:黃繼光堵搶眼、雷鋒同志動人事跡等,以這些英雄形象,豐富思政教育內容,樹立學生楷模,提升學生愛國情懷。其次,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導向,更新思政教育內容。多元文化涌入校園,使學生主流意識發生了改變,而以馬克思思想理論,增強學生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不僅更正學生思想觀念,更推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以此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思想教育中主導地位。最后,以外來文化的精髓,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以科學的辯證眼觀看待外來文化,借鑒優秀的文明成果,增強學對文化的認知度,以此確保學生主流文化的完善與豐富。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育開展中,教師大都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將知識強硬的傳遞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通過背誦、記憶的方法,掌握思政教育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單一,更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思政教育知識的學習。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需要創新教學方法,以多元化教學方法,推進正能量知識、文化、思想的傳遞與融入,以此增強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首先,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導向,了解多元文化對學生的侵蝕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指導、引領效度。例如:無論小學生還是大學生都喜好聽故事,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經典文化故事為導向,向學生傳遞文化知識,以此增強學生理解文化內涵。其次,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研討的課題,為學生開展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一同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理論思想內涵,通過學生探究、思考文化知識,增強學生民族信仰。最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借助現代科技技術,多媒體教學工具,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思想認知。
(三)構建網絡教育平臺
據相關調查而知,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多數學生獲取信息數據的渠道大都依賴于網絡。網絡信息資源雖然豐富,但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一些負面的信息容易影響到學生價值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學改革中,重視網絡教育平臺的構建,推進思政教育網絡與課堂教學模式的融合,促進正能量知識的傳遞與傳播。首先,整合思政教育內容,將思政教育與技術相融合,分批納入到互聯網平臺中,占領網絡主陣地,加強學生思想引領。其次,網絡教育平臺的開展,推進思政教育線上與線下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而促進學生發展與成才。
結語: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十分重要,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需要。學生是文化認可度較高的群體,具有較強的文化、思想接受能力。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應重視思政教育的改革,推進思政教育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促進學生愛國意識、道德修養的提升,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自覺,進而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汪沛雯,鄭建輝.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路徑的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2):97-98.
[2]張琦.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中外企業家,2018(09):122.
作者簡介:
張春,男(1963年2月-),籍貫:貴州銅仁,侗族。碩士研究生同等學力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信息:銅仁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