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源
【摘 要】文章闡述了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發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發展現狀;建設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024-03
1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發展現狀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與建設,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都通過整合當地的資源和產業基礎,基本形成了現代化的示范區。一方面,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使得當地的農業結構順利轉型,示范區的經濟效益得到充分展示。另一方面,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有效地改善了整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狀況,為當地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現階段,廣西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有200余個,區級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有73個,縣級及鄉級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各有100個左右。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運營主要采用以下4種模式:農業技術推廣創新的運行模式、企業運行+先進的農業設施模式、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農戶運行模式、農業科技企業孵化運行模式。
2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1)資金缺乏,整合效率低。我國在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過程當中在資金上遇到了兩大問題:一是資金缺口大;二是資金整合效率不高。雖然地方政府盡可能地整合了各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投入到水、田、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當中,然而示范區涉及面積較廣,建設量比較大,再加上有十幾個涉農部門,這些部門的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等政策制度都有很大差別,導致政府層面很難實現資金的有效整合。部分資金整合項目由于缺乏中長期的科學規劃,資金使用比較隨意,建設農業示范區時要么只盯著資金看,要么只關注項目,整合資金時也并未充分考慮部門的實際情況,而是強制性要求進行整合,致使一些部門寧可少一事也不愿再爭取項目。
(2)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雖然前期加大了對示范園區基礎設施的整改,但還不完善。一些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園區水利基礎設施老化陳舊,且相應的水利配套設施不全,造成整個園區灌渠建設的發展滯后。示范區道路建設政策非常有限,由于資金鏈的不連續性,常常出現改造項目后期力度不夠的現象,所以不能完成“要想富,先修路”的計劃目標。園區的基礎設施,顧名思義就是園區基礎性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設施。農業生產方面的基礎設施不建好就談不上生產發展,更加談不上發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因此,要改變目前存在的對園區基礎設施的片面認識,把科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
此外,土地流轉是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發展的一個關鍵性條件,然而目前我國還缺乏有效的交易市場,使得本地區的農村土地流轉流向非常分散、總體規模不大、經濟效益有限,農民土地經營權難以在較大范圍內進行流動。因此,在空間上受限會對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的規模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不能形成一定規模,那么示范區就很難打響名號和提升影響力。
(3)各部門合作能力低。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成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包括立項前期的大量準備工作,示范區本身的基礎與實力,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以及資金、部門和人員等多方面的支持。我國的部分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在項目獲批之后出現了執行不到位問題,各相關部門領導對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含義理解和建設等一些關鍵問題沒有達成統一共識,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致使項目進行不順利。
(4)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科技含量低。我國在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上存在起點低、科技含量低的問題。一些規模不大的農業生產其使用農業科技的概率比較低,而且大量農村勞動力其知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當地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在推廣農業技術上難度比較大。同時,對先進的農業適用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普及推廣也不夠,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信息化水平不高。此外,對于農產品的深加工項目建設也比較缺乏,加工鏈短,多為初級加工產品,使得農業產品的附加值較低,所種植生產的產品檔次低,導致市場競爭水平不高,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3 關于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源整合。針對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投資缺口大、融資難的情況,當地政府應當積極整合部門力量,并引導社會力量、工商資本、農業科技投入,同時爭取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等項目資金的整合。詳細規劃資金的使用內容,明確資金的使用方向,加強整合資金的審計與管理,避免亂整合、假整合等現象的發生。根據示范區的發展規劃將建設任務分為長期、中期及短期任務,并由當地財政部門結合園區建設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資金整合規劃,依據年度任務將其落實到當地相關部門,讓整合的資金及其他資源能夠真正投入到農業示范區的項目建設當中。
(2)提高農業示范區的科技水平。要提高農業示范區的科技水平,可以采取抓龍頭企業為引領,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示范的手段,努力實現“大園區+小業主”的資源優化發展方式,加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推廣團隊及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讓科研機構、高校專家能夠和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實現真正的對接,促進產學研結合、教科推進一體化的農業科技發展,最終推動農業示范區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此外,政府必須制定并落實人才培養制度,引進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的相關人才,培養一支穩定的科技人才隊伍,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增強各部門的凝聚力。要打響農業示范區的名號,必須依靠一支強有力的隊伍。因此,政府要增強各部門的凝聚力,明確我國農業示范區建設的目標,上級領導要有綜觀全局的能力,在建設當中既要明確分工,又要環環相扣,將各個部門的工作緊密聯合起來,充分調動建設隊伍的積極性,讓大家意識到一盤散沙是做不好農業示范區建設工作的,只有各個部門通力合作,才能把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工作做到位,才能讓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迎刃而解。
(4)努力推進示范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中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因此加強示范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不僅要重視和提高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核心基礎設施水平,同時應該結合我國農業的具體情況對示范區的規劃建設進行創新,突出區域特色。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注意生態保護問題,多建生態護坡和砂石機耕路,少建護砌渠道和田間水泥路,并注意項目建設之前應結合村莊整治與美好鄉村進行科學規劃,以免先建后拆或者重復建設情況的發生,真正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4 關于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未來發展的思考
單向的農業發展必然單調,不具特色,自然就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要跳出單向農業發展的牢籠,可以考慮將農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起來,形成地方特色,不權能提高農業示范區的影響力,還能帶動農業示范區的經濟發展,為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注入新鮮的活力與更多的建設資金。
(1)與旅游業緊密結合。隨著社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身在城市處于競爭旋渦中的工作人群必然會對城市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感到疲倦,如果農業示范區能夠給這些人群提供接觸自然又能使身心得到放松的機會,讓這些人群對農業示范區產生熱愛、產生向往,那么即使農業示范區不賣力進行宣傳,也會讓來這里體驗的人群的口口相傳而打響知名度。來休閑娛樂的人多了也能刺激消費,為農業示范區的建設積累資金,從而促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本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到何種程度、何種水平是一個目標問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實施計劃,也要立足于本地區現有的農業經濟水平和其他發展條件。所以,首要問題是對本地區自身條件的合理評估和未來發展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只有定位合理,充分依據本地區的現有條件,才有可能實現休閑農業的發展目標。如果好高騖遠、好大喜功,超出了本地區能力可以承受的發展預期,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無法完成。
(2)與加工產業緊密結合。既是農業示范區,那么示范區的產值和農產品質量必然有優勢,在示范區就地建設加工企業,能夠就地取材,一方面大大節省了農產品運輸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程度,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加工產品的質量。建于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加工企業相對于遠離農業示范區的加工企業更有競爭力。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形成協調和融合。所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中應該注重農產品加工、新型農業裝備的使用、農業配套的服務建設等工作。
(3)與發展載體緊密結合。農業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良,因此可考慮作為相應題材的影視劇和婚慶拍攝基地,將農業示范基地與影視、婚慶產業結合起來,對二者都會產生互利共贏的影響。在農業示范區的建設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農業示范區發展載體的選擇,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這種載體的選擇,要便于實際工作中的實現,又便于將農業示范區發展的總體任務進行分解。這是值得各地區農業示范區發展決策者仔細思考、付出精力的重要問題。
5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源整合,提高農業示范區的科技水平,加強建設隊伍的凝聚力及推進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這幾大策略的共同作用下,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將會更上一層樓。同時,我們還要將目光投得更遠,在農業示范區的未來發展中與旅游業、加工產業及影視產業緊密結合起來,為農業示范區打響知名度,也為農業示范區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
參 考 文 獻
[1]向雁,陳印軍.中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耕地保護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2):152-160.
[2]宋必成.淺談應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J].科技資訊,2018,16(1):104-105.
[3]巴園園.現代農業科技發展——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0):28-29.
[4]陶良如,朱彬彬.中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發展的成效及對策探析[J].河南農業,2017(18):56-57.
[5]李秀啟,牛小沛,賈寶華,等.構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科技支撐體系的實踐與對策[A].2015年河南省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濟源:河南省濟源市農業科學院,2015:139-143.
[6]陳衛坦,查善婷.創新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建設規劃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宿州市西二鋪為例[J].商情,2018(29):102,104.
[7]馮蔓蔓,郭冉.現代農業示范區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5(11):19-21.
[8]張莉俠,俞美蓮,顧曉君.都市農業生產者對科技推廣的路徑選擇及其績效研究——以上海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例[A].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201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市農業科學院,2014:467-468.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