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蓉 曾建平
摘要:今天,旅游已經成為大眾的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互聯網為隨州旅游帶來了新的機遇,旅游業是新時代隨州打造特色產業增長極的重要支柱產業,在“互聯網十背景—下,隨州旅游業需要加強旅游服務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這也是生產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旅游服務人才供給質量已成為制約隨州旅游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隨州市為例,對“互聯網十背景”下旅游服務人才培養研究面臨的問題和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 隨州 旅游服務 人才培養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2(b)-253-02
當前,旅游業發展已進入全民旅游和以個人游、自助游為主的新階段。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漸由游覽廣度向體驗深度轉變,人們的旅游空間更加廣闊,突破了傳統景區的界限,人們的旅游活動內容更加豐富,突破了傳統的觀光旅游。傳統的景點旅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游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創新旅游活動空間、旅游活動內容,進行空間全景化、體驗全時化、休閑全民化的全域旅游發展,來滿足休閑大市場的需求。全域旅游就是要改變這種格局,全域旅游強調全景化體驗、全時化消費、全業化融合、全民化共享,能較好地統籌旅游產業與旅游事業的協調發展,成為大旅游時代發展的新模式。
1 “互聯網+”背景對隨州旅游的影響
1.1 隨州旅游業現狀
2017年,隨州市累計接待游客22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洛陽鎮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名鎮,桃源村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名村,新增市級旅游強鎮1個,旅游名村8個,全市旅游產業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的良好發展態勢。2017年首次實現隨州形象在央視驚艷綻放,認真策劃、組織《魅力中國城》競演活動,利用央視平臺,大力推介“炎帝”“編鐘”“大洪山”“銀杏”四張名片。在三輪競演中,隨州城市形象、文化底蘊和旅游產品得到全面、集中、深入的展現,以總分第四名的成績成功晉級全國十強,成為“全國十佳魅力城市”。
1.2“互聯網+”背景下隨州旅游業現狀
1.2.1新媒體營銷力度更大
隨州市旅游業為順應新媒體發展的趨勢,與攜程網、新浪網、騰訊大楚網等主流新媒體開展合作洽談,充分利用省、市及各景區旅游微信、微博及渠道對隨州旅游進行宣傳展示。特別是在2016年尋根節期間,利用中國自駕游聯盟隨州尋根之旅活動的契機,邀請到來自全國各地網絡媒體達人參與活動。通過40名旅游達人在門戶論壇、旅游網站、自媒體平臺等各種渠道共發表與隨州旅游相關的文章240余篇,閱讀量累計達到1.3億次以上。
1.2.2對外合作與互動更頻繁
隨州市旅游局與武漢大唐、嘉誠等旅行社合作,直接引客人隨。與中南財大簽訂市校共建實訓基地協議,與該校中韓新媒體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中心就隨州旅游標志和形象平面設計、新媒體營銷、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開發等達成合作意向。
1.2.3國際市場開拓成效更顯著
隨州市借助省級平臺和渠道,先后與香港永安旅行社、泰國正好旅行社建立合作關系,利用海峽兩岸臺北旅展成功打進臺灣市場。今年秋季,武漢嘉誠國旅、大唐國旅等國際旅行社先后組織3000余人入境游團隊來隨,隨州市入境游市場迎來最大批次境外游客。一系列立體化、全方位、多角度的旅游營銷宣傳,使隨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更高,隨州旅游產品的人氣更旺。在2018年長江日報、長江旅游媒體聯盟組織的“湖北最具價值旅游品牌”評選中,隨州千年銀杏谷入選湖北最受歡迎的鄉村旅游品牌,西游記公園入選湖北最受歡迎的休閑度假景區品牌,大洪山風景名勝區入選湖北最具價值旅游景區品牌。
1.3 隨州旅游服務人才現狀
目前,隨州市旅游業站在建設“圣地車都·神韻隨州”旅游目的地的新起點上,圍繞叫響“炎帝神農,古樂編鐘,佛教勝地,西游神話”品牌,外拓市場、內優服務,改革體制、創新業態、轉型發展的任務非常繁重,推動隨州旅游產業化、國際化的步伐必須加快。但隨州市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滯后于旅游發展的增長形勢。“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服務人才的培養涉及互聯網技術、旅游以及市場營銷等多方面的知識,而隨州旅游人才匱乏是很大的“硬傷”。導游人才流失嚴重,全市持證導游200多人,專職在崗的僅有60多人,本地高校隨州職業技術學院輸送的專業人才越來越少,缺乏“新鮮血液”。
2“互聯網+”背景下隨州市旅游服務人才面臨的問題
2.1 旅游服務人才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隨州市旅游企業目前的從業人員以本地的專科或者高中學歷人員為主,盡管他們都是一些旅游從業經驗比較豐富的人,但是對于“互聯網+”這個平臺還不是很了解,很多技術性的東西還未掌握。在“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服務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隨州旅游行業所需要的具有綜合知識能力的人才很缺乏,目前還不能滿足隨州市旅游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提升。
2.2 旅游服務人才計算機技能有待提升
隨州市旅游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力推進新媒體營銷,積極探索“1+N”互聯網深度營銷模式。以美好隨州、養生隨州、慢游隨州和歷史隨州為主線,拍攝好一個隨州城市形象推介片,利用“優酷、搜狐、今日頭條、愛奇藝、隨州旅游局網站、隨州旅游微信公眾號、@大楚網、@今日頭條、直播平臺等N個新媒體渠道和平臺密集推廣。打造隨州元素的VR體驗。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虛擬技術,使游客深度體驗編鐘演奏和炎帝八大功績。這體現出隨州市旅游業在“互聯網+”背景下,不僅將物聯網、電子地圖、移動通信、線上消費融入到旅游產品中,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絡電視等新媒體對隨州市旅游資源進行推廣。因此,對旅游服務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須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能,還需要學習更加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從而具備專業的新媒體運作和處理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旅游企業的運行水平。
2.3 旅游服務人才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隨州市旅游業在深化互聯網“旅游+”戰略,推進全域產業融合的過程中,利用現代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契機,開展隨州在線旅游創業創新,建立“旅游+互聯網”創新平臺、創客空間、創新基地、創業園區等旅游新型眾創空間。依托全面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整合資源,把旅游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加強小城鎮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旅游業發展帶動城鎮化發展,著力打造1-2個旅游特色鎮村。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服務人才的創新能力對于我市旅游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是推動我市旅游企業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3 “互聯網+”背景下隨州市提升旅游服務人才能力培養策略
3.1 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綜合水平
一方面“引進來”,為隨州市人才隊伍輸入新鮮血液。積極推進市校合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簽訂旅游宣傳促銷協議,與中南民族大學簽訂旅游合作協議,招引30名專業對口大學生來隨州市景區、酒店及機關實習實訓,借助高校為隨州市旅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助力;另一方面“強素質”,提高旅游人才隊伍造血功能。舉辦酒店員工服務質量提升培訓班、星級飯店管理人員培訓班、旅游景區安全及應急演練培訓班、導游及農家樂等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旅游從業人員3000余人次;聯合市人社局、總工會舉辦旅游飯店服務技能大賽,遴選一批服務水平較高、業務知識過硬、職業道德良好的旅游人才,帶動隨州市旅游從業人員服務質量整體提高。
3.2 加強校政企行四方合作
依托隨州本地高校隨州職業技術學院,組建校政企行聯合育人團隊。發揮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資源的優勢,與國內旅游行業領軍企業合作(阿里巴巴、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等),同時與本地旅游企業長期合作(如隨州炎帝故里風景區、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隨州市博物館等),鼓勵智慧旅游行業、企業參與旅游服務人才的教育和發展。例如,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老師提供在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更深刻的了解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旅游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可以為旅游服務人才提供實習實訓的場所,為旅游企業提供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可以邀請智慧旅游行業專家來校對學生進行專場講座;與智慧旅游行業企業共同開發教學資源,使旅游服務人才適應當前旅游發展的需要。
3.3 培養旅游服務人才的創新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消費者從傳統的跟團式觀光旅游向個性化旅游方式轉變,喜歡自己在網上規劃旅游線路和行程,各種旅游攻略在智慧旅游企業的包裝下應運而生,從而使消費者達到一種愉悅的旅游消費體驗。這對旅游人才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今天的“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服務人才在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基礎上,還需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新意。人才的培養應充分認識到在線旅游發展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通過改革與創新,更新現有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的信息化、多元化。
參考文獻
[l]張發友.福州高星級酒店智慧化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15(11).
[2]王玉.山東泰安“:互聯網+旅游”讓智慧旅游升級[EB/OL].新華網山東道,2015-12-15.
[3]鄧志革,雷久相.高職院校內部建設與服務區域經濟良性互動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2(25).
[4]華國振.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創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