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萍
摘 要: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綜合型人才,不僅要有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備強健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從小培養的,幼兒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對人各方面品性的形成起塑造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在幼兒園階段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它的作用,最后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教學;滲透;作用;策略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師的教育活動也要隨之完善,特別是啟蒙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下,我國的幼兒園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很多教師仍然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束縛,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側重對幼兒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幼兒的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培養,這種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對幼兒以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學科教育具有雙重性
學科教育是教師最基本的工作,它只是教學的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教學的另一方面,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不同的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因為他們在教學中摻雜了自己的個性特點,幼兒作為這些知識的接受者,心智尚不成熟,因此老師的一言一行必將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如果傳達的是積極的健康的心理,那么無形中就會促進幼兒心理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二)學科教育滲透法對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對于每個教師而言,學科教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占的時間是最長的,學生在這個時候學到的東西是最多的,而且,在啟蒙階段為了促進幼兒對整體世界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教授的知識面是很廣泛的,涉及科學、人文、自然、地理、社會等,其中也包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果幼兒教師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幼兒園人力資源和硬件設備配置水平逐年提高,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教師在學科教育中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滲透的作用
(一)教師正確的言行引導幼兒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學研究顯示,只要對孩子始終充滿希望,那么孩子的智商就會上升25%,鼓勵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學習更加主動,更有自信。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幼兒園教學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教師總是說學生笨,那么就會在幼兒心中留下陰影,長期的打擊會使他在以后的學習中也難以樹立自信心,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所以說,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準備充分的耐心,對幼兒多鼓勵,多贊美,避免教育悲劇的發生。
(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幼兒性格更加開朗,增強學習各種知識的能力
自信即自我肯定的情感,如果幼兒接收到的是肯定的情感,那么他們才有膽識去參加更多的活動,融入集體,大方的展現自己。在教師的鼓勵之下獲得自信,并享受這種被肯定的感覺,在這種心理的激勵下在接受知識時更加專注,提高學習效率。
(三)溫馨有愛的教學氛圍會激發幼兒參與課堂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溫馨、有愛的教學氛圍符合幼兒心智發展的特點,融洽、和睦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幼兒消除面對老師時的緊張感,從而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老師在課堂與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在他們答錯問題時給他們加油打氣,并進行委婉的引導,最后得出正確答案。這樣孩子們才會與老師大膽交流,愛上上課,敢于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怕出錯,勇于改正。
三、在幼兒園教學中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教師之間加強交流,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
作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確保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個性,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因材施教,如何快速發現問題,對幼兒進行及時的引導等一系列問題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為了更好的處理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在課后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知識,包括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技能學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豐富的互聯網,在正規的幼兒心理教育平臺對不懂的知識向相關人士提問,也可以借助同行交流會向其他的幼兒教師學習借鑒,不斷優化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組織開展集體活動,培養良好品質
集體行為的影響在幼兒的身上特別明顯,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當產生消極影響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恰當的干預,使幼兒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集體性的活動培養幼兒互幫互助、團結合作以及互惠互利的品質,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內容。幼兒教師要考慮自身班級的實際情況,組織集體活動,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得到鍛煉。例如,將全班學生兩兩組合在一起,玩“兩人三足”游戲,率先到達目的地的小組可獲得教師準備的禮品。這樣,在獎品的驅使下,同學們就會更注重與另一個人的配合,在游戲中也鍛煉了幼兒心理素質。對于幼兒來講,游戲是他們的天性,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通過游戲環節的師生、生生互動,教師可以加深對每位同學的了解,幼兒也能直接感知教師對自身的關注和喜愛。
(三)開展實踐性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活動可以獲得體驗,它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載體。幼兒通過教師創設好的情景參與其中,得到自己的感知和體驗,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幼兒園應多多開展此類活動,如喜聞樂見的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綁踩氣球等,從中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除了以學校為場所外,還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如征集家庭合照,或者要求學生放學后給父母洗腳等,以此感念父母的恩情。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可以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配合,兩方共同促進幼兒形成感恩的美德。
參考文獻
[1]王紅.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滲透[J].亞太教育,2015,35:116.
[2]宿春艷,董文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法制化進程及調適策略[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59-65.
[3]趙麗.翻轉課堂在學前教育專業教法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02:50-55.
[4]吳蕊君.開展游戲活動,啟發幼兒智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2:223.
[5]高天紅.在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J].中國農村教育,2019,01:53-54.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鎮象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