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科武
摘? 要:社會的進步,帶動教育領域,教學改革的深入,促使新課標更加全面地滲入到教學中,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也引起廣大一線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入手,結合課堂實際,把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教育,提升到教學日程上來,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課堂問題,把握好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向,實施多元化的課堂實踐活動,豐富和拓寬學生的思維,搭建生活與課堂溝通的橋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以達到落實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養成教學;應用
教育教學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中,教育者為實現教學目標,以新課標為切入點,積極地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真正把學生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以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枯燥乏味,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這樣就會影響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阻礙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立足教學實際,綜合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激發學生內心的思維火花,開發學生的思維意識,發展學生的智力,促使學生的思維和意識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從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養成學生思維能力,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設置開放性的課堂問題,促成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階段學生的智力正處于成長和發育期,也是開發學生思維的最佳時期,只有把握好有利的教學時機,為學生提供一切思考和探究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發揮,真正把學生引入到教學中,以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營造開放性的課堂氛圍,設置層層深入的課堂問題,指引著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質疑心理,深入地進行思考和分析,逐漸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對知識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觀點,注重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從而實現學習成果的共享。比如,在進行“解決問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一個去植物園游玩的場景,然后在讓學生仔細地觀察視頻上的圖片,以此為切入點,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同學們,根據自己看到的圖片,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多、且能成功地解決。”許多同學躍躍欲試,精神十足,分別就看到的植物和動物,提出問題,并能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真正得到了發展。 二、開展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 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與實踐活動,密不可分、緊密相連。因為只有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意識,才會盡情地釋放,各種能力的提高,才能變成現實。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直觀教學的開展,適當地增添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放開學生的手腳,開動學生的腦筋,讓學生盡情地享受參與活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引領學生探索出數學知識的奧秘,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上數學課堂。比如,在進行“6的分成”的知識講解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擺一擺的活動,看看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把6根小木棍,如何分成兩堆,哪組的分法多,就把小紅旗獎勵給哪組。這樣學生迅速地投入到活動中,一邊擺一邊記錄,在討論、商量中,全面地找到“6的分成”方法,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 生活是形成知識的來源,也是檢驗知識的重要依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識,引入到教學中,促使學生在知識的總結和歸納中,形成特定的思維,把概念、性質,以形象化、具體化的形式展示出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推理、驗證,進而得出結論,找到知識的源頭,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各類問題,以達到學生思維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內容中,可以把學生所熟悉的紅領巾、三角尺、交通標志等,呈現出來,讓學生展開想象,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是三角形,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時讓學生切實體會出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使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總的來說,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是一個漫長而又多變的教學過程,期間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擾,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整體效率和質量的提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僅采用以上有效的教學方式,更要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動,在進行知識的傳授的過程中,更要全力發掘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思維更加靈活,富有活力,讓學生擁有想象力、創造力和觀察力的綜合能力,以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快。
參考文獻: [1]竇英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08):134-135. [2]康圓圓.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幾點感悟[J].吉林教育,2017(16):207-208. [3]于國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J].數學通報,2018(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