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利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圍繞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魔鬼訓練,而是尋求更加高效,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來輔助學生學習。這一方式就是在教學中增加學生體驗的環節,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學習技巧。本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體驗進行探討,就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學習感受,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力量,幫助學生挖掘數學道路上的寶石,使學生積極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學習體驗
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體驗的過程中,要懂得尊重學生,不能使教學流于形式,引起學生的反感,還要懂得體驗環節的有效穿插,使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情境、學生實踐參與進行。
一、圍繞學生日常生活——樹立學生生活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就要懂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聯系,通過為學生提供生活中的物品來促進學生觀察和體驗,幫助學生建立生活意識。數學教師在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來促進學生學習體驗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工具,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來養成生活意識,加強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課堂學習印象。
例如,在學習“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定義,能夠正確區分三角形和四邊形,使學生可以通過正方形、正方形的拼接來組成三角形或四邊形,掌握三角形和四邊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教學中立足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向學生展示了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相關物品,讓學生通過觀察來掌握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特點,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觀察這些物品后,對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特點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筆者利用正方形和長方形帶領學生一起進行了折、剪、拼等活動,讓學生了解了圖形之間的變換,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意識。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展開教學,使學生看到了數學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樹立了生活意識。
二、圍繞課堂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直觀認識
教學情境是教師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段,可以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知識的變化,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教學情境來對學生進行體驗教學時,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判斷來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結合學生的實情來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和認識。
例如,在學習“千克、克、噸”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克、千克、噸的概念,知道它們是表示重量的單位,能夠熟悉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觀念,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了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的概念,讓學生通過生活案例了解了克、千克、噸的應用,使學生明白了質量單位的重要作用。接著,筆者又借助砝碼來幫助學生理解1克、1千克的重量,讓學生通過體驗來獲知知識。學生在體驗之后,清晰認識到了1克、1千克的實際質量,了解了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利用它們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情境,使學生看到了數學學習的多樣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在,增強了學生的直觀學習認識。
三、圍繞學生實踐參與——促進學生探索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理論知識學習的主體,也是實踐參與的主體,二者共同構建了學生的學習體系。教師在教學中圍繞學生的實踐參與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使得學生看到了自己動手的益處,幫助學生掌握了知識學習的奧秘,促進了學生對學習技能的理解。數學教師在圍繞學生的實踐參與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時,要突出學生的作用,促進學生的探索體驗。
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筆者為了讓學生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讓學生能夠對課堂所學知識積極應用,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學生在運算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了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初步感受到了混合運算順序在實際應用中的合理性,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筆者還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了評價,肯定了學生好的方面,對學生存在不足的方面提出了恰當的建議,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了學生的探索體驗,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找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總之,本文通過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情境、學生實踐參與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體驗,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了學生自主性和實踐性的發展,給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夯實了技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紅麗.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上)[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0.
[2]單寶勛.探究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