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的促進下,讓學科迸發自身的生命力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的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對于生物這一有實際應用意義的學科而言,提升其教學有效性更是每一名生物教師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中采用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的發展,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教學;問題導入;直觀情境;現實生活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由于課程安排較少,一度被家長和其他學科教師認為這是一門不重要的學科,就連生物教師也是渾渾噩噩的對學生進行授課,甚至于還經常將自己的課讓給其他教師。須知,生物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有極大的作用。所以身為新時代下初中生物教師的我們,必須引起對生物教學的重視,花盡心思為學生眾創出設良好的教學方法。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實現有效教學做一番闡述:
一、通過問題導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
阿米爾說:“懂得如何啟發,是教人的一大藝術。”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是教學學生教材,而是教學生學習,通過廣大教師不斷地教學實踐中得出,問題導入能夠有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可通過在教學初始環節,為學生設計有趣的問題,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去研究學問,以此達到實現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這一節時,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通過自學研究了渦蟲的行為。上課時,首先,我對學生說道:“渦蟲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大家可以相互討論后作出最終總結。”于是學生在激烈地討論中得出“渦蟲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的結論。然后我對學生追問道:“渦蟲的這一行為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在后天學會的?”到此我已引發了學生思考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然后,我讓學生認真閱讀了教材內容,通過渦蟲對光的行為反應實驗,使其理解了渦蟲在不同條件刺激下所作的不同反應,讓學生回答渦蟲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學習行為。之后,我讓學生列舉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的實例。最后,我幫助學生分析了這兩種行為的區別,并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生物知識。這樣,我通過問題導入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欲,實現了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通過直觀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出現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為學生展示的直觀情境,充分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受到了強烈的刺激。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直觀情境,營造課堂上的學習氛圍,通過直觀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讓多媒體技術為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例如,在學習《人類的起源與進化》這一節時,首先,我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關于黑猩猩生活行為的視頻,讓學生對視頻中的動物與人類做比較,使學生了解類人猿的概念。在學生認識了類人猿與人類有極為相似的特征之后,學生主動分析了人類與類人猿的不同特征,并通過自主閱讀課本知道了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同時知道了進化過程中手進化的重要意義。最后,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來了現代人可劃分為四個人種,分別是蒙古利亞人、高加索人、尼個羅人和澳大利亞人。這樣,我通過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直觀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了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通過現實生活增強學生的應用性
生物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單單就人口、食物、環境和能源而言生物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不能只對學生講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應該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明白生物對于生活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應用性,幫助學生提高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真正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節時,首先,我通過學生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諺語“大樹底下好乘涼”引出了課題,對學生說道:“生活在生物圈中的植物不僅受到環境的影響,還能通過自己的生活,對環境、甚至整個生物圈產生影響。”然后,我為學生分析了一株玉米水分利用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思考綠色植物和我們的生活相關的方面有哪些,讓學生了解了綠色植物可以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之后,我為學生講述了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以及溫室效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使學生產生了危機感。最后,我對學生說道:“我希望我們能合理利用這些知識解決我們面臨的生活問題,發揮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這樣,我通過現實生活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性,并且在學生心中滲透了環保理念,達到了實現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是值得每一名生物教師終生思考的問題,希望身為生物教師的我們都能夠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教學理念,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崔娜.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7(34):62.
[2]駱桂花.情趣相融 ?寓教于樂——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