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蓉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閱讀作為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趕時間或是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閱讀自主性,直接導致了學生被動接受文章內容。其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而認真閱讀,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教材內容所傳遞出的情感,而大部分學生都很怕遇見閱讀,因為閱讀篇幅較長再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重視,導致閱讀教學不是很理想,所以為了改變以上這幾種現狀,教師就要重新探索如何進行有效地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閱讀習慣;合作學習;思維導圖
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感悟文章中心思想的主要手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閱讀,進行合理地、有效地閱讀。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對于閱讀教學沒有重視起來,所以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沒有得到創新,導致課程教學變得枯燥無味,也讓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筆者將從閱讀習慣、合作學習、思維導圖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培養閱讀習慣,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不是很強,對于學習中的一些學習習慣并沒有明確的認識,所以為了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個階段培養閱讀習慣是最合適不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確認學生的閱讀進度,對學生不理解的部分給予解答。每一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不一樣,所以要根據每名學生的情況去制定適合學生自己的閱讀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做到邊做邊思考,主要是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比如:根據對題目的理解,你認為本文大概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讓學生集中于尋找答案。遇到對于學生有意義的句子或是本文的主旨句,可以引導學生在文章中重點勾畫,做上標記并在旁邊寫上自己在閱讀時的感悟,隨后寫到摘抄本上。
例如,以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是周恩來總理年少時目睹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被洋人欺負,在上課時,老師問學生為何讀書,年少的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體驗別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在正式上課時,我將給學生5分鐘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尋找本文中對自己有所觸動的句子,隨后我將這樣為學生們進行講解:“現在哪位同學可以為我講一講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隨后邀請一名學生進行概述,在這名學生遇到概述困難時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概述能力。然后我將繼續教學內容:“同學們說得很棒,現在大家大概了解了一下這篇課文,同時在剛才的閱讀中也找到了對自己有所觸動的句子,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仔細的閱讀本篇課文吧!”隨后我將利用15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本文,我會讓學生在閱讀時將自己喜歡的句子勾畫出來,并且在句子旁標記自己的感悟。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們還不能參透這么有意義的文章,寫不出對本文的評價,所以我將引導學生們來評論此文。隨后帶領學生們進行摘抄,我會讓學生們把文中出現的好詞好句寫到摘抄本上,引導讓學生們做到分類摘抄,如:親情、友情、景物等,將這些關鍵詞進行分類,哪句話是描寫人物的,哪句話是描寫景色的,這樣在日后翻閱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句子,看著也簡單明了。
二、進行合作學習,提高閱讀效率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是最適合的方法之一,不僅可以調動學生閱讀時的積極性,還可以很好地提高閱讀效率,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合作學習要做到合理性、科學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但在語文課程里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適合合作學習的,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特點進行篩選,對符合要求的文章進行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的是在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合作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推動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例如,以學習例如,以學習《慈母情深》這一課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作者的家境不是很好,但想要買一本《青年近衛軍》,作者就去了母親工作的地方,看到母親的工作環境有些猶豫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目的,辛苦的母親不顧同事勸阻,毫不猶豫的給錢讓作者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通過這件事情體現了平凡母親的偉大。在這一課學習的時候我采用的是合作學習教學法,對于全班同學的閱讀能力進行合理的分配,為了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也為了讓學生更快地了解課文內容以及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我會這樣進行安排:先進行科學的分配,讓每一個小組的配置達到最優。隨后進行任務分配:“因為這是一篇小故事,所以一定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每個小組在接下來的討論中請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討論。還有在接下來的閱讀任務里請同學們進行分工合作,任務:請找到文中描寫外貌的詞語、描寫動作的詞語、描寫環境的詞語。”接下來我讓學生們帶著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參與到每個小組的討論中,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容,看到學生在討論時遇到困難,適當的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樣環節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通過合作的過程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主旨,提高閱讀效率。
三、制作思維導圖,梳理文章內容
思維導圖的出現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迅速理清邏輯關系,大致上也可以概括文章的內容,是將圖像與文字融為一體的一種學習方法,它簡單又有效。其實小學生還處于認知與探索的階段,要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準確的抓住重點以及其延伸的含義,就一定要用形象思維工具作為輔佐,在制作思維導圖的同時,學生可以調動各個感官,因此達到積極思考的目的,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概括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例如,以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為例,本文主要講的是通過作者魯迅先生的回憶,給學生們介紹了一個見識廣闊而又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屬于短篇小說,所以篇幅較長所涉及的事件也比較多,所以我將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正式上課時我將與學生們一起制作思維導圖:“本篇課文主要是講閏土,所以我們將閏土作為中心點,既然是寫人的那肯定有外貌描寫,所以可以延伸出來關于他的外貌描寫,如: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等,還有關于他的身份介紹。文中也側重描寫了一些事件,如:雪天捕鳥、夏日拾貝、月夜刺猹、潮汛看魚等,這些事件也有一些詳細地介紹,我們將這些事件的過程挑選幾個關鍵詞寫到相應的位置,這樣一個思維導圖就完成了。接下來我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來制作本文的思維導圖。”這樣可以借助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
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對閱讀能力培養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正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還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學習、自主閱讀的習慣,這將對學生是終身受益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同時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還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采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文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才智,2019(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