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性不斷突出,教師的課堂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引導學生在進行學科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其多種能力和品質的培養。本論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重要性,隨后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學習,從四個方面探索了構建高效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希望對其他教育者以啟迪。
關鍵詞:新課程;高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引言: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的簡稱,是對有效課堂的更高一層次的追求。構建高效課堂,不僅僅要求教師按時完成學科的教學任務、達成學科教學目標,更要使得教學取得較高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在高效課堂,學生不僅僅掌握了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更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方面實現了提升。構建高效課堂,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立足實踐、不斷探索。
一、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1.契合了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現代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那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也就無法適應現代教育需求。而高效課堂也提出了“將課堂懷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的口號,可見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契合了新課改的要求,是對新課改背景下政治學科教學一次有意義的探索和研究。
2.有利于推動政治教育發展
長久以來,我國的政治學科教學工作一直給學生“假大空”的印象,一方面是由于政治學科理論性知識過多造成的,一方面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死板的課堂模式也難辭其咎。特別在高中階段,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之下,教師們教學的關注點都放在了考試分數和答題技巧上,原本生動的道德成長課硬生生被上成了“考試點背誦課”,政治學科最重要的德育價值難以發揮,我國的政治教育也發展緩慢。而高效課堂的構建試圖打破這一模式,讓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僅僅放在知識和技能傳授上,更注重對學生思維、情感、道德、自制力等各方面的培養,更注重去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推動了我國政治教育的發展。
3.有利于培養新時代社會需求的人才
高效課堂,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們變“被動式接受”到“主動式索取”,在交流和探究的課堂中,學生們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包括了多種能力、品質,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而這種專業素養高、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正是我們當代社會所需要的。
二、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
1.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把興趣稱為“最好的老師”。然而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就是帶領學生讀一讀概念、背一些常考題型,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很多人對“政治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為了激發高中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首先要在導入環節下功夫。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一旦學生們興致勃勃,自然愿意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中。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鼓勵學生自覺積極聯系實際、產生情感體驗。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一“消費及其類型”這一部分知識,教師就可以直接從學生身邊的消費生活入手,列舉一些學生們經常看到或經歷過的一些場景,深入淺出引出本課的學習主題,也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展示本市的市場消費情況,在畫面中學生們看到了超市琳瑯滿目的貨架、商場各式各樣的品牌服裝、汽車店各款汽車等等,這些場景涉及了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讓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到了消費與我們生活的息息相關。通過引入這樣的生活化情景,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政治課堂的生活氣息。
2.思——設疑激思,引發思考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其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要注意以提問方式激發學生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愛提問、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效果。
例如,當以生活化的情景引領學生們走進“消費及其類型”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后,面對消費的無處不在,教師可以趁機進行提問:“你有沒有和家人一起去購物的經歷?在消費過程中,你們更看重的因素有哪些?”“我們的消費具體可以分為哪些類型?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這樣步步深入的提問,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從生活再次拉到了課堂學習中,暗示了學生們本課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們對加下來的內容也有了心理準備。
3.放——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合作能力是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一種需求,在中學政治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合理設置小組討論環節,針對教師提出的具體問題,小組內部的成員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中擦出了創新火花,激發學生靈感,推動他們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無形之中提升了高中生的學習能力。
為了提高合作的互動和交流效果,小組成員一般要控制在4-8人,在這個封閉、平等的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放松自己,更傾向于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教師則可以在講臺下進行巡視,了解他們的討論情況,并適時作出一些指導,也可以了解學生共同的疑惑之處,在課堂上進行集中的解答。
例如在“消費及其類型”教學過程中,探究活動一設置的問題為:我們每個家庭在消費商品過程中考慮的因素有哪些?鼓勵學生們閱讀教材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思考與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雖然學生們消費的類型多種多樣,但是大多數還是會考慮自己的收入,因而學生們得出一致的結論: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與基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與消費量呈現出一定的正比例關系。因而要促進我國消費,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這樣學生們自己通過探究獲得到的知識會記得更深刻,比直接告訴他們結果效果要好得多。
4.動——社會實踐,鞏固所學
學習離不開思考,思考不僅僅需要大腦,也需要學生們動手操作。近年來,高考對于政治學科考察越來越綜合、靈活,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一門心思閉門造車,而是要善于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手腦并用,親自參與實踐,才能真正提升高中生的政治素養。
例如,在綜合探究活動“正確對待金錢”這部分知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們正確認識金錢,了解金錢的本質和作用,也對本單元的學習有一個系統化的梳理和復習,教師可以開展《關于中學生零用錢的花費調查》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們自行去設計問卷、發放問卷、實際采訪、收集整理數據、得出報告,既可以讓他們對當前中學生的消費狀態有一個理解,還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一個適度消費、協調消費、科學消費的消費觀。
三、總結和思考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在這一背景之下,教師必須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弱化對課堂的主導作用,凸顯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同時,還要保持一顆“進取心”,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利用好課程教學這一載體,在完成基本學科知識教學任務下,去盡可能地培養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和品質,幫助他們獲得政治學科所必需的素養,以為我國社會發展培育出更多實用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包達德.發揮主導作用 ?引領合作探究——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甘肅教育,2019(13):103.
[2]趙存勇.淺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76.
[3]王淑平,田學智.芻議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