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學英語文學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學生英語綜合語用能力的有效載體,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高效平臺,更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中學英語;文學閱讀;批判性思維
引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01年版)》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因此,英語課程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而且肩負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高效平臺,更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方式。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批判性思維更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礎。思維的批判性在于質疑、求證的態度和行為,不盲目接受一種觀點,也不武斷地拒絕一種思想,通過正確的途徑,求證事務的真假。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合理性兼反思性的思維,是個體有意識地針對接收到的信息及觀念進行合理分析和評價,就思辨后信息提取和問題解決作出反思性決定,從而通過實現與評價結果的結合來達到思維的改善,這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基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文學閱讀課例分析
下面,筆者以譯林牛津版《英語》Unit 4 A good read 中的Reading(1)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學為例。
(1)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教材重新修訂后新增加的內容,單元話題圍繞推薦好的文學讀物展開,其中Reading部分是節選改編了英語經典文學名著《格列佛游記》中的小人國片段Gulliver in Lilliput。因為該書是語文課外文學閱讀的必讀書目之一。
(2) 教學目標
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結合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語言能力:掌握重點詞匯和短語,理清文章脈絡
2. 學習能力:掌握通過語境猜測生詞的能力,操練多種閱讀技巧
3. 思維品質:培養批判性及發散性思維
4. 文化品格:培養英語文學閱讀的興趣
(3) 教學流程
Step 1: Lead in
1. Guess & answer:
(1) 先給學生觀看一段Gulliver’s Travels的電影視頻,讓學生結合視頻回答主角的名字,并描述影片中其他人物的特點,從而導出主人公Gulliver并帶讀,同時引出并解釋生詞tiny。
(2) 瀏覽文章標題Gulliver in Lilliput回答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從而導入故事地點小人國Lilliput;瀏覽課文插圖,回答Did the tiny men welcome Gulliver? No.
2. Introduce the novel & the writer:
介紹本文節選自著名文學作品Gulliver’s Travels,結合書名猜測小說內容為Gulliver’s amazing traveling experiences to amazing countries;并簡單介紹作者Jonathan Swift,一名來自英國的著名作家。
3. Pre-reading: Describe the illustration & lead in new words:
結合插圖,通過一系列問題鏈的設計:Where did the tiny men stand? What did they do to Gulliver? What was Gulliver trying to do? Did he break the ropes successfully? 讓學生在回答中結合語境圖片理解生詞stomach, an army of, manage to do等。
【設計說明】成功的導入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而且能幫助他們預先感知即將學習的文本內容和語言結構(盧愛華2014)。本課導入活動的設計形式豐富多樣,挖掘利用視頻插圖等媒體形式,不僅結合語境自然導入了多組生詞,掃清了閱讀障礙,而且讓學生在了解相關背景的基礎上,對文章情節發展進行了合理預測,為后續的有效閱讀做鋪墊。讀前預測的導入活動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能力。
Step 2: While reading
1. Fast reading:
快速瀏覽全文,連線匹配各段的段落大意。
2. Careful reading:
組織學生展開分段精讀,通過問題等多樣性任務驅動,促使其全面理解文本內容;通過深層提問,鍛煉其批判性思維。
(1) 閱讀第一段,回答問題,了解故事背景信息;
(2) 閱讀第二段,完成T/F練習,掌握文本細節內容;思考Further thinking: If you were Gulliver, how would you feel? Can you read Para 2 with emotion? 通過猜測主人公初入小人國的心情,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使學生更好地帶入情節。
(3) 閱讀第三段,回答問題,理清情節發展;思考Further thinking: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 two questions here? 通過分析文本中連續兩個問句的使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的欣賞能力。
(4) 閱讀第四段,填空補齊文本。
(5) 閱讀第五段,完成small men和Gulliver各自言行的思維導圖;思考Further think: How did Gulliver feel? 猜測并對比其情緒變化;What do you think the small men say to Gulliver? 引導學生展開多樣化推理,培養其批判性思維。
【設計說明】讀中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閱讀并理解文本內容,本課精讀活動形式多樣,問題設置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他們一步步獲取文章信息,梳理情節,理解內涵。同時,通過一系非固定答案的問題設置,讓學生的閱讀不再拘泥于表面文本信息,激發其想象力和推理力,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體驗性閱讀,推動閱讀教學向縱深發展。憑借問題引領,促使學生展開想象,大膽批判,形成自己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情緒的個性化理解。同時,思維導圖的融入更直觀地羅列重點信息,便于學生進行批判性對比,啟發其思維能力。
Step 3: Post reading
1.Group work: 四人一組,結合圖片及關鍵詞,以a tiny man為第一人稱口吻,按時間順序復述整個故事。
2. Further thinking: Why did Gulliver shout at the small men? What may the tiny men think about Gulliver? Did the tiny men care about Gulliver’s shout? Why?
3. Discuss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Gulliver or the small men? Why? 評價兩者性格并闡述理由。Could Gulliver run away at last? What will happen next? 給故事續寫一個結尾。
4. Further information: 簡單介紹Gulliver途徑的其他三個神奇的國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5. Conclusion: Do not eat the hungry, do not read the stupid. Today a good reader, tomorrow a great leader.
【設計說明】首先改人稱復述文章,不僅能強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融入自己的個性化理解,而且對本課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自主整合運用,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之后的問題鏈環環相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并且與之后的續寫故事相呼應,引導學生在理解劇情,感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想象,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養成。最后的簡單拓展和總結,激發了學生興趣,鼓勵其加強課外英語文學作品的自主閱讀,培養閱讀習慣,促使文化品格的提升。
Step 4: Homework
1.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idea.
If Gulliver could run away, how could he do it?
If Gulliver couldn’t run away, what would happen next?
2. Try to read the book of Gulliver’s Travels.
【設計說明】通過完成讀寫結合的課后作業,學生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批判性地展開續寫,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知識,有助于思想的碰撞。同時,閱讀完整的作品,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的興趣,拓寬自主學習的渠道,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課后反思
本堂閱讀課流程清晰,教學活動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由淺入深,通過一致連貫的讀前、讀中和讀后活動逐步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引發深入思考,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結束語
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現代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是強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載體。教師在設計組織閱讀教學中,要挖掘閱讀材料,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開放性課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深層次的批判推理。通過批判性思維的不斷培養,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多維度、全方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遠振,蘭春壽,黃睿.2014.為思而教: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及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 (4)
[2]盧愛華.2015.語言輸出在英語學習中效果最優化的課程設計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 (3):3-16
[3]袁平華, 廖蘭.2010.評判性思維能力與評判性閱讀能力培養[J].韶關學院學報,(8):148-152
作者簡介:岳曉姝(1992-),女,本科,主要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