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云
摘 要:在語文的教學中,作文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既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少,寫作文往往出現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也往往比較茫然無措。本文從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素材入手,探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有效方法
引言: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在寫作文時,經常一節課下來寫不出幾行字,或者寫出來的幾乎千篇一律的流水賬式作文。教師的作文教學中也會有針對性地使用范文解析和名篇朗誦等手段,但往往治標不治本,收效甚微。要從根本性解決學生作文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的難題,首要的方法就是提升學生的作文素材的積累。學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才能真正有效提升作文水平。那么,初中生的作文素材積累的主要來源都有哪些呢?
一、通過日記記錄日常生活
文學作品的靈感第一來源是生活閱歷。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一個生活經歷豐富的人,他的寫作素材就越豐富,作品月就更加立體豐滿,并容易以情動人。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人際交往,學會多觀察生活細節之美,并通過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一天的人、事、物以及感悟等。日記的形式可以不限,但是須有自己的真實感想。所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每天都和無數的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對于這些人,我們能否用簡單的詞語來總結出他們的外貌、性格等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們可不可以用形象生動的句子來描述出四季輪換的景象?這些都是來源于生活中的細致觀察和感悟[1]。
二、通過閱讀的形式進行素材積累
著名教育學教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捷徑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所謂生活是寫作的靈感來源,而廣泛的閱讀則是寫作的重要基礎。初中生人生閱歷有限,但是可以通過廣泛的閱讀,模仿和借鑒別人的經驗,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閱讀可分為精讀和泛讀兩種。
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名篇,例如教材課文中的經典之作,其選材立意、思想情感、行文風格等,都是理想的寫作參考范本。通過精讀,分析課文并充分理解課文,學以致用并加以模仿,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質量。比如課文中對于人物細節的描寫就非常精彩。我們可從《故鄉》中關于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學到人物刻畫的表現手法;可從《范進中舉》中,學習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可從《背影》中,學會描寫時不斷注入與強化個人的感受……
對于初中生而言,廣泛的課外閱讀,是他們獲取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最簡便的方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寫作也一樣,書讀多了,作文素材自然拈手而來。比如書中的名人名言、古詩詞可以作為作文的開頭;書中的人物故事可以作為寫作的一個事例;書中積累的好詞好句可以用來豐富句子,變成長句等。同時,在讀的同時,要學會多做筆記,將感覺精彩的句子或者片段摘抄下來,以作作文素材備用。當然,素材積累的過程中,不能只是詞句、篇章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謀篇布局、選題立意方面的積累,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無從下筆、作文空洞等問題[2]。
三、通過合理利用互聯網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信息都以爆炸性的速度擴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讓學生局限于書本、雜志、報刊等傳統閱讀載體,還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公眾號、微博、論壇、百度搜索等互聯網手段,養成學生關心時事熱點、熱點評論等開闊學生作文思路的手段,幫助學生積累新穎、流行的素材,并且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寫作方式和方法。
例如利用某一節多媒體作文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自己感興趣的素材,題材可以豐富多樣,例如軍事、體育、政治、經濟、教育、人文地理等不同領域。通過辯論賽、PPT演講、時事點評等方式,培養學生合理利用互聯網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特質,培養學生濃厚的寫作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興趣,以此來達到作文素材積累的目的[3]。
四、在寫作訓練中積累素材
積累素材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學以致用,需要落實到實際的作文寫作當中。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素材積累很到位,說話、聊天口如懸河、滔滔不絕,但是一拿起筆來往往無從下手。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缺少寫作訓練,就像茶壺里的餃子,有料但是倒不出來[4]。
這就需要我們在作文的教學中,除了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素材積累的習慣外,還要多思考、多動筆、多寫作。只有打開寫作思路,自由發揮想象空間,才能將積累的素材融會貫通,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在作文過程中發揮出素材的真實作用,提升學生寫作的自信,最終切實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結束語: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提升學生對閱讀、對寫作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開放式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充分調動起自己的眼、腦、手。通過細膩的觀察發現、多維角度的深入思考,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多練多寫。在生活中、在閱讀中、在互聯網中養成良好的作文素材積累習慣。只有這樣,學生“無話可說、無素材可寫”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學生也會建立起強大的寫作自信,從而喜歡寫作,并自主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從而寫出更多有立意新穎、情感飽滿的優秀作文來!
參考文獻:
[1]佚名.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J]. 課外語文,2018,78(36):000112-000112.
[2]高秀玲. 初中語文寫作教育中學生素材積累及其引導寫作方法分析[J]. 中文信息,2017,23(2):000167-000168.
[3]高澤艷. 注重素材的積累——初中語文作文的素材教學分析[J]. 情感讀本,2017,23(20):000162-000162.
[4]顏麗玉.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 課外語文,2018,78(12):000146-0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