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春
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是一門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生活化的化學教學強調對學生生活經驗的合理利用。把化學中學到的知識點跟生活實際聯合在一起,能夠提升學生了解知識構架的靈活性。該方法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化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上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實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問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開展化學知識和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強化學生的化學知識和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化學教學生活化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符合初中化學教學規律,能有效解決目前初中化學教學脫離學生生活的問題。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是針對目前傳統化學教學存在的弊端提出的教學理念,要求化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密切結合社會生產,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培養化學學科情感,提升化學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化學應有價值。
一、創設生活化的化學教學情境
教學中,創設一些與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消化相關的化學知識,培養其能力。例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課時,老師是這樣做的:事先在一塊抹布上撒少量酒精,放在實驗臺上。在上課伊始,先讓學生觀察火柴的燃燒,在“不經意”間把火柴丟到了事先準備好的抹布上,引起了“火災”。這時,學生馬上加入到了滅火的行動中,不知不覺就引導學生投入到有關燃燒和滅火的學習中來。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們不但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火災的現場,參與了滅火事件,而且落實了有關消防知識,進行了一次消防安全事故的處置和逃生訓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問題探究生活化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學生們常用機械式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化學公式,在遇到問題時,就將背誦的化學公式原樣的“放到”問題中,在這種枯燥的解題方式下,學生將逐漸失去對化學的興趣。隨著課程改革,在化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化學生活環境中愉快地學習與探究問題,采用靈活多樣的切入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規律,如采用討論、游戲、參觀、調查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化學源于生活、察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通過生活化探究,能讓學生獲得親身領會和心靈感悟,品嘗探究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在教授《愛護水資源》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凈水廠或自來水廠,調查生活中使用的水如何進入每個家庭中,在被人們使用時要經過哪些處理,哪些水可以回收再利用,這樣的實驗調查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水資源的狀況,水體污染的主要方式和危害,明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學生通過問題探究生活化的模式,都會生出濃厚的參與興趣和探究熱情,主動參與到這一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問題的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生活場景講解化學知識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產物。教師在進行化學知識講解的時候要能充分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把化學知識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知識,對常見的生活現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卻不能說出部分生活現象的原因,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可以結合生活環境講解化學知識,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質的溶解度”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大家設定一個生活場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時候,把糖放在水里一會就消失了,這是跑到哪兒去了呢?那么我們加入過多的糖的話,這些糖就會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為什么?”在這樣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了學習興趣。
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初中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思維方式去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例如,學了“金屬的腐蝕和防腐”這個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做練習:小林晚上在家幫媽媽洗鐵鍋,第二天早上發現鍋底有紅色物質出現,紅色物質是什么?產生紅色物質的原因是什么?學完“中和反應”內容后,我問學生有什么收獲?學生甲說:明白了皮蛋為什么可以治療胃酸過多。老師追問“為什么”?學生答: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是生石灰、純堿、食鹽、紅茶葉、水和植物灰(含有氧化鈣、氧化鉀)。把原料按一定比例溶于水制成料液(或料泥)時,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鈣,并電離出氫氧根離子、鉀離子、鈉離子和鈣離子。皮蛋顯堿性與胃中的鹽酸發生反應。學生乙說:明白了人被蟲咬后為什么擦牙膏或肥皂水。
五、實驗操作的生活化策略運用
實驗是化學的基礎,脫離實驗的化學教學則會失去生動性。教師要結合教學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將生活現象與實驗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因化學的實用性和有趣性而提升學習興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學習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建議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引入學生們熟悉的某些生活場景為課堂教材,如:教師可以通過加熱食用醋來去除水垢這一現象來闡述其中的化學原理。教師還可以選擇性的讓學生們進行一些比較容易操作的試驗,通過親自動手來獲得親身體驗,加深印象。
六、布置練習的生活化策略運用
為了加深學習印象,鞏固課堂知識,讓學生進行練習是很多化學老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進行練習布置時,可以將作業與現實生活情景有機結合,即教師基于某個知識點的學習,著眼于生活中的此類細節,讓學生們親自動手,這種運用所學化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某種現象的知識獲取過程,大大拓寬了學生們認識與觀察現實的視野與高度,并能夠賦予枯燥無味的科目學習以有趣的生命力,進而使得學生領悟到化學學習的現實價值。
七、結束語
總之,化學科目本身就具備了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能夠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利用學到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王全美.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05):168.
[2]姜金華.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