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吉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升級,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從數量規模的增長轉變為對高素質高質量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工匠精神”則是衡量工科人才重要標尺。因此,專業培養工科人才的工科院校美育課程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美育課程之中。
關鍵詞:工匠精神;美學教育;高職院校;
隨著我國的經濟的發展,國家急需大批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人才。高職院校要勇挑重擔,為國家培養具有高超專業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美育課程要服務于、服從于這一要求,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促進學生發展。
一、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要積極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中的一項特殊內容,其是職業精神的一種高級形態,涵蓋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專心致志、發展創新等內容,是一個人職業品質、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綜合體現,傳達出從業人員的行為表現、精神境界和價值取向。
1.1 大量培養合格“匠人”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到“十三五”規劃的第四個年頭,這是關鍵的一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趨于放緩,出口形勢嚴峻,挑戰增加,國內經濟產業結構開始升級等等,形勢錯綜復雜。中央適時提出“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發展制造業,建設制造強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制造業強國,我們就要看到,制造強國的根基是大量熟練地符合國家需要的高級技術人才,他們技藝精湛,能夠開拓進取勇于創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匠人”。
在這一形勢下,作為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工科高職院校,要以國家需要為己任,在學校建設中結合工匠精神,熏陶、引導學生努力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在精益求精的同時,深刻理解社會需要和專業要求,培養奉獻意識和服務精神。
1.2 工科高職進步需要“匠心”
為社會發展培養大量合格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工科高職院校的中心任務。專業技能人才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著企業的技術水平,更是國家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關鍵和基礎性因素,事關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因此,工科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培養提高學生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將培養學生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園的文化建設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愛崗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
1.3 學生成長需要“匠術”
在工科高職院校中,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培育優秀人格品質,能夠主動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學生在校學習階段是學生重要的成長時期,校園文化侵染熏陶會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直接關系著學生日后的成長。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生源質量與以往相比呈下降趨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意志薄弱,缺乏創造性,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規劃、定位模糊。因此,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中結合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成長,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創新性“匠人”。
二、美育課程中“工匠精神”的審美意義
2.1 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
美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中,教育學生學會審美,則首先就要能夠發現美,引領學生欣賞美學作品。例如代表人類高超的藝術價值的美術作品,像繪畫、雕塑等,教會學生欣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將學生對美的理解引領到更深的層次,由感觀的欣賞滿足深入到精神價值的理解感悟。
美學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標準,要嚴格遵守紅線,禁止將容易引起學生思想混亂的、不夠健康的、缺乏代表性的作品介紹給學生。教師要著重于向學生介紹、講授那些代表人類價值典范的高級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趣味,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追求健康的、優美的作品,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精神價值,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2.2 幫助學生確立審美理想
工匠精神要求人要有崇高的精神和理想。在工科高職院校的美學課程中,也要積極貫徹這一精神追求,這不僅是工匠精神的要求,同時也是美學教育自身的要求。若想幫助學生確立崇高理想,就要積極發揮先鋒模范、榜樣事跡作用,用身邊鮮活的英模人物事跡教育引導學生,用宣揚榜樣力量、充滿正氣的優秀作品鼓舞學生。像書法中的“顏體”,顏體書法大氣磅礴,富有筋骨,遒勁有力,結構沉著,反映了顏真卿忠貞的品格。在欣賞顏真卿作品時,可結合介紹他事跡和故事,喚起學生的精神共鳴,凈化學生的心靈,輔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
2.3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
在個人的基本素養中,審美素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審美素養在學生的個人基本素養中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可以釋放和升華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學生只有提高個人的審美素養,才能實現個人的全面進步,才能將個人理想和國家發展需要結合在一起。工匠精神,其核心價值是直指“德才兼備”,要有奉獻精神,是職業精神的升華和最高價值目標。因此,在培養高超的“職業素養”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道德方面的素養,即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構建學生內心的更高的價值追求,培養其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勇于擔當、敢挑重任的精神。
三、在美育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具體措施
3.1 探索課改的新方向
近些年來,教育部門將美育視為與德育、智育、體育并重的學科。為此,職業院校要在美學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具體實踐中積極探索新的理念方法,進而將美育課程引向深入,開拓出新路。
3.2 確立常態化發展模式
在美學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基礎上,進一步引領學生去創造美,這是美育的深入和升華,要建立起高標準和嚴要求的發展模式,確立常態化發展。
3.3 加強教育教學研究
目前,美學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剛剛提出,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還沒有完全展開,尚處于探索階段。為此,高職院校就要加強其理論探討和研究,積極開展精品課堂建設和示范課建設,加強教育教學的研究,以此全面鋪開準備條件。
四、結語
美育滲透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養,是時代及社會的需要,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其內容涉及校園文化建設、學生專業素質培養、學生品質人格的培育、崇高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的建設等,所以教師要積極總結提高,豐富其理論內涵,從而更好地指導美學教育的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夢,朱學文.淺論校本課程實施美育的構想[J].教育現代化.2016(38)
[2]石搏.高職教育務必引入“工匠精神”[J].科技創業月刊.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