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鵬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創新創業已然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對創新創業活動而言,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具備是活動有序開展的前置條件,是推動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人才輸送是保障活動持續開展的動力來源。本文主要研究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構建,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推動社會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培育 ;新時代;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逐漸將人類帶入到新的發展階段,知識經濟時代隨之到來,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知識成為決定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元素,也增強了人才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帶動了社會變革的出現。所以在經濟新常態下,應該循序漸進的探索教育改革措施,嘗試對學生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希望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能夠有效應對新時期社會對高素質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推動學校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也為我國社會建設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一、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
1、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大學生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的最主要的操盤手,這是市場的必然選擇,也是大學生知識價值的最終體現,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同時實現精神追求。但是大學生由于創新特別是創業經驗不足,市場研判經驗和能力不夠,往往很多創新創業活動都不能順利按照預期目標開展,因此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支持體系能夠從多層面為大學生利用知識技能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幫助。
2、主動應對產業革命和經濟發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等實現,最重要的是要有富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高端人才,人才的培養主要來自高校。當前產業革命和經濟發展要求高等教育特別是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加強與企業、行業、產業,與市場深度融合,協同育人。高校、企業、市場分別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模擬實驗、實戰演習、實戰檢驗提供指導和支持。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挖掘多渠道的培養資源,運用多種資源配置手段,構建科學的創新創業支持體系,實施精準創新創業培訓指導,開展校企合作實訓等,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二、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的主要要素
1、政府要素
政策支持主要指政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制定的一系列促進保障政策,主要是在資金、稅收、貸款等方面為大學生放寬資金市場準入、提供創業補貼、稅費減免、出臺政策傾斜照顧等一些優惠政策,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支持是最主要的支持要素,嚴格意義上其他支持要素都從屬于政策方面。國家層面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
2、智力支持要素
通過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舉辦創新創業類培訓、參加創新創業類競賽等,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大學生提供最直接的創新創業教育,豐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新時代的大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獲取幾乎無限創業方面的智力資源,努力幫助自己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水平。高校、政府、企業、大學生自己共同為創新創業提供智力支持。
三、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構建的主要措施
1、關注專業發展形勢,彰顯就業指導的時代化
就業指導的模式、內容,應當根據就業形勢做出靈活的調整,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和更具實用性的建議。首先,要求負責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要關注各個專業的發展形勢、就業趨勢、招聘要求等,提前制定培訓方案,有側重的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例如,像心理學、法學專業,需要有堅實的知識基礎,更要培養專業技術的應用。在日常教學中要重點開展實習實訓,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要關注政府方面出臺的就業優惠政策,及時為學生進行政策分析,讓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享受政策紅利,減輕創業阻力。
2、組建專職就業指導隊伍,實現個性化就業指導
針對現階段輔導員、思想政治教師等充當就業指導教師的情況,高校方面應當及時調整策略,通過招聘、培訓等形式,盡快組建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同時,要結合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專業特點來配備師資力量。例如像法學、心理學這樣的專業,本身學生數量較少,需要一對一的就業指導教師,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建議。創新就業指導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建立電子檔案,生成電子版的職業規劃書,動態跟蹤學生的情況,讓就業指導更加專業。
3、加快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著重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目標、內容等系統引入創新創業實踐。實施系統規劃、資源整合、分層覆蓋、分類指導。一是培訓平臺,構建三層級具關聯性、生長性、創新性的培訓平臺。即以班級、社團為單位的面上的培訓;對某一技術感興趣的學生的針對性培訓;對參加省級以上及實踐類的創業學生的系統培訓;二是實踐平臺,大力培育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建立健全學術型社團、創新型社團、科技類社團扶持發展機制,開放科研實驗室,大力推進校、省、片區、國家級各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力度及平臺建設,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分層全覆蓋;三是競賽平臺,通過舉辦參加校、省、片區、國家級各類高水平創業競賽,如“互聯網+”、“挑戰杯”等競賽,培養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四是催化平臺,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轉化,從創新走向創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及創新人才儲備反哺推動學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系統;五是實戰平臺,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園、大學科技園等校內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不斷拓展校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立良好的聯動機制,打造一批成效顯著的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
參考文獻
[1]王佳慧,蔣紅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9.
[2]吳愛華,郝杰,汪凱.辦好“互聯網+”雙創大賽壯大創新創業生力軍[J].中國大學教學,2017(09).
[4]彭偉華.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基礎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5]王杜春.大學生創業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