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劉相全
摘? 要:實踐證明,殘障孩子缺乏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和憐憫,他們更需要公平和機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夠充分尊重殘障兒童的人格和學習需要,創新多種教學方法挖掘殘障兒童的個性潛能,為其提供優質、公平的教育以促進其進步成長。面對孩子們各種生理缺陷導致的學習之路漫漫無盡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有趣、生動的情節以促進他們學習。
關鍵詞:殘障兒童;情境教育;有效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小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意義上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情境作為架設在殘障兒童與學科之間的橋梁,指向的是學生的知識動態生成層面,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意義。針對殘障兒童的情境教育,應當更加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順應學生的成長天性,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有效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習得知識,形成能力。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并在學習過程中尋求歡樂。由于殘障兒童尤其是智障兒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持續時間較短,因此在殘障兒童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當對著課本照本宣科,而應該積極創設故事情境增加課堂情趣,充分利用故事的強大吸引力,喚醒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激發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
比如,針對孩子們穩定性差,注意力時間持續較短的情況,在教學《我會過馬路》時,我抓住他們愛看動畫片的特點,將熊大熊二帶入課堂教學中,在課前通過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巧妙將熊大熊二融入知識中:你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啦?(出示熊大熊二照片,并模仿熊大熊二的聲音和同學們打招呼)熊大熊二第一次走出森林來到城市中,好多城市規則他們都不知道,誰愿意幫助他們?(學生紛紛舉手爭當小導游)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態呈現城市斑馬線,熊大和熊二手足無措地站在十字路口,教師用語言引導學生,熊大和熊二想到對面的超市買蜂蜜,可他們不會過馬路,觀察這幅圖,告訴他們如何過去才安全呢?(出示紅黃綠燈)下面我們一起和熊大熊二學習紅綠燈吧!最后,教師課時出示故事情境,呈現斑馬線、紅綠燈和人行道,引導學生說一說他們要怎樣走才能安全。在故事情境的串聯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中。
二、巧設生活情境,培養應用能力
學習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殘障兒童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主,讓學生領悟到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促進學生在學習時能主動聯系熟悉的生活情境,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為孩子今后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比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喚醒學生的既有認知經驗,在循序漸進中引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元、角、分的實物加深學生印象,在反復訓練中讓學生熟練認知元角分,在換算練習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開設小超市,在講臺上擺放學生經常購買的文化用品,教師做售貨員,學生來買各種物品,然后再變換角色,學生做售貨員,其他學生充當顧客,以此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最終實現換算標準、強化數學知識的目的。
三、精設表演情境,提升理解能力
在殘障兒童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存在缺陷的兒童由于生理缺陷會導致他們在理解知識時能力較差,思維方式也更多依賴于感官認識,他們的肢體語言會更加豐富多樣,更加擅長表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潛能,積極為他們創造學習技能、展現才華的機會,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設計表演情境讓他們表演,以此讓他們在直觀形象的表演過程中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接待客人”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家里來客人時,父母是怎樣招待的,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到別人家里做客時,他們是怎么招待你的,有哪些需要我們借鑒學習的。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了當父母不在家時,家里來了客人你要怎么招待,在引導過程中打開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回憶觀察中自己投入到表演情境中,在表演過程中愿意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又如,在教學數學“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布置相關情境,讓學生表演如何相遇,將數學中抽象難以理解的文字變得生動具體,讓孩子們參與到其中親自體驗,以此幫助他們理解知識,激發學習積極性。
總之,一切的學習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教師在殘障兒童教育過程中要能夠將情境教育具體運用到教學中,創設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有效促進他們的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巧設生活情境,培養應用能力;精設表演情境,提升理解能力不斷優化教學,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身心和智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清.情境教育為殘障兒童“打開一扇窗”[J].現代特殊教育,2015(11):1.
[2]趙華.情境教育,奏響殘障兒童生命樂章[J].現代特殊教育,20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