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
摘 ?要:留守兒童是較為普遍的一種鄉村現象與鄉村學生類型,在面向此學生群體的教學中,其所被普遍反饋的特征則為“成績差”與“孤獨”。因此,在語文教育中,一種能夠驅除其孤獨感、提升其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便為被極力所求的目標。本文便在此背景下,以充分“利用孤獨”、鄉村自然環境為理念,結合語文特性,就“針對鄉村留守兒童現象的小學語文情感化教學”的話題做出了對生活觀察的引領、對文本世界的品味及向自然環境的走入此三方面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鄉村留守兒童;情感化教學
以鄉村留守兒童為對象的語文教育并非只有在固化視角下的“沒有先進教學設備”“艱難”等特征,而恰恰相反,其具有“鄉村自然環境”與“孤獨感”此兩大能夠完美契合以學生人文化素質培育為目標的語文教育需求的獨特優勢要素。因為此二者皆能使人細膩,從而具有敏銳的情感感知能力此人文素養的核心要點。利用此,則可將小學語文情感化教學的方法定位為以下三者。
一、對生活觀察的引領——生成感知生活與自然的細膩視角
留守兒童由于很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陪伴與愛,沒有知己知心的人,所以內心大多孤獨封鎖。這無法有根本性的改變,因為父母之于自身的意義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需要正確的導向,而將此孤獨的情感轉化為對生活與自然細膩的體察意識和能力,轉化為健康與美好,而力避任其發展為徹底的封閉與畸形的價值觀的結果。而此份細膩則恰是語文學習之所需,因為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靈魂,而細膩則是情感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多領其對生活自然進行細致的體察。
例如:我會將語文課劃分為多種類型和形式,除卻教室內部進行的講解之外,我還會引領同學們走出教室,去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中、熟悉的鄉村小道上、田野水畔邊漫步,去觀察在此過程中遇到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樹、每一個人及其各自的生活方式,去體驗陽光的照射、輕微的風與泥土的氣息。經過此,其便會在其本就敏感細膩的內心感知下,發現生活與自然中每一種事物的獨特風景,而使自身的人文氣息、浪漫主義情懷漸次升華,在愉悅身心的同時,為文本文字閱讀及創作奠定基礎。
二、對文本世界的品味——品味語言文字對自然生活美的描摹
伴隨著走出教室對于生活自然的細心體察,亦憑借孤獨感及由此而來的內心的寧靜,學生便能夠走入無聲的文本文字世界,細心品味語言文字對于自然生活美的描摹,耐心對比其所描摹的內容與自身切身體驗所得之間的異同。從而逐步養成細品細思的習慣與熱愛閱讀的情感,并同步習得語言文字理解、表達能力。此即是對語文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契合與滿足。但此理想化目標的達成前提還在于教師向學生自由、自主化閱讀空間的提供。
例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學中,起先,我并沒有對文章有過分細致的講解,而是在疏通生字詞之后,便讓同學們自己先進行15分鐘的默讀與自由思考。并不短的自我文本品鑒時間便能夠使其結合自身對鄉村自然環境的體察經驗,對文本所述的草原風光做出浪漫的想象,對優美的語句進行重復的欣賞,從而得到精神與自由歡娛與凈化。如同學們可針對“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進行畫面的想象,進而聯想出在鄉村本地相似或截然不同的場景:長河或瀑布,并對其新穎形象化“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的表達方式進行自主的分析與鑒賞。如此,同學們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審美能力、閱讀熱愛情感及人文情懷等皆將潛移默化地逐步得到提升。
三、向自然環境的走入——陶冶身心以回歸內心
小學生同大人一樣,需要獨自處理情緒情感的空間,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則更為如此。因為其內心相對孤獨,因而會迷茫,迷茫但卻找不到可以訴說的對象,所以便產生了自己處理的需求。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所需要做的便是給予其滿足需求的時間和空間,并為其指引正確的處理方式,即走入自然。利用上述環節所鍛煉的自身對于自然生活的體察能力,在安靜而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回歸內心、認識自我,這亦是語文學習旨歸之一,即“認識你自己”。而鄉村環境便恰為此提供了有利條件。
例如:在上述第一點提到的多類型語文課中有一類便是“自我治愈”課,頻率大約為三周一次。即在征得學校同意并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讓各同學在校園內或者校外一塊集中的田野、景區等各尋得一塊地方與空間(教室內外皆可),將最近遇到的令自己有所觸動的事情、自身所產生的疑惑和情感進行反思、處理和發泄。如一位留守同學最近很想父母,有思念而不得的情感,也想哭而必得抑制的痛苦,也有由此而得的迷茫與孤獨。而通過此類型課,其則可在獨立安全的一個自然空間內,在情緒發泄之后,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并在自然環境的諸類型生命形態中得到諸如“身邊還有這么多美麗的生命陪伴我”等的啟示和治愈。而此則亦便是語文情感化教育的方式之一及“育人”功能的作用發揮方式。
總之,情感化教育應是語文教育達成“培育學生人文素養”旨歸的最直接教學途徑,而鄉村留守兒童獨有的“孤獨”特質及自然環境則恰為此情感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但此教育理念最當緊的目的依舊是在人道主義基點下,讓學生學會獨處,并在獨處中獲得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紫妍. 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翟正存,趙玉霞.情感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