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麗
摘? 要: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的熱點,而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層面。在教學過程實施情感課堂教學,營造寬松教學氛圍;優化課堂教學教法,激發學生情感興趣;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諧友愛關系。農村小學英語現狀,用老方法走老路是沒有辦法實現有效教學的,必須在舊的教學理念上有所突破,找到一條適合農村教學現實的途徑,上好英語課。同伴教學可以優化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學。通過讓那些英語學困生親近老師、親近同伴,最終達到能親近英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做到以“親”激“情”,以“近”促“學”。
關鍵詞:親近老師;親近同伴;親近英語;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0-0019-02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和教師情感上達成共鳴的重要性。當你和學生感情融洽時,上課會得心應手,學生學習也積極主動。一節好課應該是雙方都能在情感上享受愉悅,而不是形式上的好課。正如布盧姆所說:學校學習中的許多差異是人為的,偶然的,而不是個體固有的。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情感、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輕松,更迅速。如果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單純地為教而教,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們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確定了“教得輕松,學得快樂”以及“樂學,善學,學而不倦”的教學目標。“樂學”是學習英語的基本保證,是“善學”、“學而不倦”的前提。我們要善于利用“情”,通過親切化教育,使學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學習中。
1.親近英語老師
有些教師認為,學生懼怕自己就表明自己教育有方,管得嚴,在學生中有權威,其實不然。學生見到老師就怕,勢必制約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學生或心情壓抑,口是心非;或人云亦云,有口無心。師生間思想感情難以交流和溝通,感情隔膜。優秀人才的苗子難露頭角;生性膽小的孩子可能變得唯唯諾諾。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只會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棱角被磨得精光。有道是關久了的鳥兒飛不遠,一直在懼怕心理中成長起來的學生,儼然缺乏開拓性和創新意識。而這樣的心理素質是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的。學生見到老師就怕,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對你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試想,作為老師,整天板著臉,學生見了你就戰戰兢兢,仿佛老鼠見了貓,心里障礙極大,大腦怎么興奮起來?學習效果怎能不打折扣?新課程倡導要優化師生關系,建立溫馨、真誠、和諧的情感氛圍,為教學活動提供動力源泉。因此,我通過“課前”、“課上”和“課后”三部曲,努力營造一份良好的師生關系。
(1)課前挖掘情感
那些英語學困生大都因為成績不好的原因,對英語學習會有一種抗拒或害怕的心理,對英語老師也會疏遠和冷淡。作為英語教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努力實現情感的轉移。例如,四上unit4 At a snack bar,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點餐,以及在購物中,如何能確實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如何能在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的基礎上,有禮貌地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備課前我就想:每個人對餐廳點餐或者是購物這個話題都比較熟悉,包括那些學困生,正好乘這個機會讓他們大顯身手,因此我在備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Activity.把教室裝扮成四個shop, 分別是Toy Shop,Fruit Shop, Book Shop 和Clothing Shop,讓學生通過買自己想要的物品,即練習鞏固了新句型Can I help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 How much is it/are they? Here you are,又懂得了去尊重別人的勞動。通過這個簡單的課堂活動,一可以讓那些英語學困生和老師同學交往;二可以練習簡單英語句型;三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這樣,學困生就能把自己在英語活動中感受到的情感,自己的愛投注到自己喜歡的老師、自己所學的科目上,成功做到了情感的轉移。
(2)課上調動情感
在課堂上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愛屋及烏,學生就會愛上英語課。對于那些英語學困生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在課堂40分鐘里能有所學。可事情往往不是這樣,因為成績不好,上課時他們就不愿意去學,即使學也是被動的。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嘗試了很多方法,例如,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我把有些較難的教學內容編成歌曲或韻律詩,在教學四下unit8 How are you時,我利用歌曲<How are you?>的旋律,編了這么一首歌曲:Hello, hello, is that Tom? Yes, yes, this is Tom. Are you free this afternoon? Yes, yes, I am. What do you want to do? Shall we go to Hongshan Zoo? That sounds good! That sounds good!歌曲人人會唱,學困生也有歌唱的愿望,且不乏嗓音甜美者,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臺,給他們露臉的機會。另外,我還努力向其他學科的滲透,通過喜歡其他科目來帶動英語課的學習。比如,利用品德與社會課,給教材中的各國國旗配上英語名字。還利用計算機課程,搜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國家的國旗和英文名,學困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英語;還有就是,我抓住課堂上的點點滴滴,比如,一句贊美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這樣,學困生通過我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慢慢地多了一份熱情,少了一份恐懼;多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份自卑。
(3)課后培養情感
每上完一節英語課,我都會聽一聽學生的意見,有那些不足,下一節課中去彌補,這既有利于教學相長,又有利于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那么,如何轉變和建立這種師生關系呢?記得曾經有人這樣說過:要想成為孩子的朋友,請蹲下來和他交談。只有蹲下來,你才會看到和他們所看到的一樣的天空;只有蹲下來,你們的心與心才會貼得更近。作為教師,要想和學生成為朋友,只有從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角色中走出來,“蹲”下來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聊天。只有建立起了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師只有把自己當做學生學習的伙伴,才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喜同悲,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因此在平時,只要有閑暇時間,我會和學生一起玩,一起談心,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努力做到讓師生之間沒有距離,讓他們真正地走進我。
2.親近同伴
第一,成立班級英語興趣小組。因為英語學科的特點,經常要讓學生表演對話,通過表演來達到鞏固與提高。因此我把學生按座位分成幾大組,開展英語活動就以組為單位,讓英語學困生也參與到其中,讓他們知道,這個組離了誰都是不行的。我經常在班級進行一些英語小品創作演出之類的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給那些學困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臺,給他們露臉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以及團結精神。上次我們班舉辦了一次主題為“我編,我演”的英語小品競賽活動。當我看到那些英語學困生開心的笑容,我知道,我有收獲了。這樣通過每次在一起的熱烈討論,通過每次的盡心的表演,讓他們感受到同伴的關心、同伴的愛,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學習英語也是很容易的、很有趣的事。
第二,在班級開展“手拉手”的活動,讓英語學困生和優生結成學習伙伴。我有時會笑稱他們收了小徒弟。主要就是讓優生教會學困生最基本的讀和寫,過一段時間還在一起比比,看誰進步的快,誰是“最佳小師傅”,誰是“進步標兵”。這主要是讓那些英語學困生感受到:他們不是被遺忘的,不是被嘲笑的,很多人都愿意幫助他們。
第三,成立校外英語學習小組。對于農村孩子而言,英語學習在家一般是沒人輔導的。怎么辦呢?農村學生放學后習慣三五成群結伴而歸,回到家里同村的學生也樂于聚集在一起完成作業。因此我就利用這一特點,按照居住地劃分小組。我會利用這樣的組給他們布置一點小任務,例如,我就讓他們共同討論,裝扮他們家里的英語小屋,還給自己的英語小屋起個好聽的名字,過一段時間還進行評比,還讓他們用英語來描述他們的英語小屋,學生興趣都非常地高,他們都特別愛他們的這個“家”,有困難一起解決,英語學困生在這種氛圍下,也逐漸喜歡上了英語。
3.親近英語
如果學生能夠親近英語老師和同伴,那么在他們身上就會出現情感的轉移,由喜歡英語老師和同伴到喜歡上英語,親近英語,這樣也就自然而然實現了我的目標: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從而實現英語學困生的轉化。
第一,課本,英語課本的設計都很豐富精彩,圖文并茂。因此我就帶學生去認識課本,去發現英語課本的美,用英語課本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
第二,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熱愛集體的精神,帶動英語學困生的進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三,充分利用校內有限的時空,比如,利用黑板報、英語角、英語小報和演出等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
其實,那些英語學困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困生,他們由于種種原因,如在其它科目學習上遇到的挫折、對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等。給自己貼上學困生的標簽,給自己找了一個不學英語的借口。對這樣的學困生,如果采取強壓政策,只會適得其反。通過親近英語老師、親近同伴、親近英語,讓那些英語學困生不知不覺地學習了英語,提高了學習成績。讓他們明白,學習英語其實很簡單。這樣一來,學生與教材、老師、同伴建立起了合作、和諧、互動的關系,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快樂地學習。
我想,是老師的愛,是同伴的愛,讓他們喜歡上了英語,感受到英語所帶來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親近化教育,讓更多的學困生不再“貧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04)和2007(07)
[3]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03)
[4]陶行知教育名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