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小學階段教育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基礎教育的起點,更是兒童性格、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以及自我評價意識,但人格以及正確的世界觀還未定型,小學生的心理以及行為還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在農村小學學困生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對農村小學學困生的轉困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困生;轉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0-0041-01
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習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之路起著重要影響,很多學習習慣都是在小學階段養成的。小學生由于身心特點,在學習方面表現出獨有的年齡特點,主要表現在學習困難、不想學習、學習興趣低落、焦慮性學習以及考試焦慮證等。本文通過對農村小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進行闡述,給出相應轉變策略。
1.造成學困生形成的因素
(1)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習環境。家庭環境給孩子造成了不少消極影響,具體表現:其一家長過于溺愛。溺愛學生的家長往往任由孩子自由發展,不糾正孩子錯誤的同時反而包庇孩子,事事家長代勞,孩子只管坐享其成,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非常強,獨立意識薄弱甚至毫無獨立能力與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懶惰心理日漸滋生,最終導致學生對學習沒有半點興趣,甚至還會沾染社會的不良風氣。其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這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隨處可見,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們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意愿,這類家長往往讓孩子按照自己為其規劃好的未來去發展,逼迫孩子學習、練習特長,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會惹來家長的批評與懲罰,由此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滋生厭學情緒。其三家庭不和諧。父母關系不好,離異家庭等都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靈創傷。
(2)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與低俗文化對小學生的身心成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金錢主義”認為錢是萬能的,錢能解決任何事情;不健康的視頻、電影、書刊也對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結交社會上的朋友,被學校外的不良事物影響。
(3)學校教育不平等的影響
在我國長期應試教育之下,學校都非常注重升學率,大多數小學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其他方面的發展老師不是很注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非常重,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會布置大量的課余作業,經過在校一天的緊張學習,放學還有大量作業等著學生,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不能及時緩解,日積月累,產生厭學情緒。
(4)學生自身性格影響
農村小學生多數都是留守兒童,跟爺爺奶奶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心理越來越孤單,不愿與他人交流,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在受到老師輕微的批評、家長的責備以及同學的取笑后,自信心瞬間跌落谷底,產生厭學心理。
2.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分析
(1)用愛澆灌幼小心靈
有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要想使得轉困工作取得成功離不開教師、家庭以及社會對學困生愛的給予。老師平等對待,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布置作業,因材施教,不要泯滅學生的優點。家長用愛教育孩子愛學習、愛生活,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辨別社會好壞的能力。社會崇尚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嚴禁打擊不良文化的傳播,還小學生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
(2)發現優點,樹立信心
很多時候,學困生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沒有看到自己的優點。學困生從心里也想好好學習,由于他們缺乏自信心,導致求上進的積極性慢慢減退,甚至消失。因此要求農村小學教師要善于發現學困生身上的優點并給予鼓勵,幫助其樹立自信心,點滴進步,面對困難不退縮,迎接挑戰不懼怕。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學困生逐漸走出厭學的困境。
(3)因材施教,多樣化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與優點,因此要求小學教師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轉困教育工作。針對沒自信的學困生,老師要耐心給予鼓勵,取得些許進步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逐步建立學困生的自信心,使之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針對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較慢的學困生,老師應該幫助其打破“我很笨,學不會”的厭學心理,從他們的學習弱點作為切入口,耐心施教,放寬學習要求,適度降低知識的難度。針對受家庭關系不和諧導致厭學的學困生,教師要在學習之余與其以朋友的關系,聽學困生傾訴內心的傷痛,理解他們的傷痛,安撫他們的創傷,引導他們重拾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創造集體學習氛圍
學困生也是班集體中的一員,教師將其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對他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所以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班級活動,讓學困生充分參與其中,教師要留心觀察,發現學困生身上的優點,讓其他學生也看到學困生身上的優點,老師的肯定,同學的贊賞,教師創造的和諧氛圍成為學困生決心改變的動力,幫助學困生逐漸脫困,回歸到正常學習生活之中。
當今社會提倡素質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受到家長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學困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本文通過闡述農村小學學困生普遍存在的原因,并針對其原因給出相應的轉變策略,作為教育者應該用愛澆灌祖國的花朵,努力做好農村小學學困生的轉變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唐拓.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亞太教育,2016(28):248
[2]黃能興.農村中小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