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姍
摘要:教育活動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藝術的美育活動至關重要,音樂是直通人心靈的藝術形式,好的音樂作品能給學生以心靈啟迪和獨特的審美享受,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音樂教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決定了音樂學科的情感特征,它可以陶冶情操、涵養美感及人格,從一定意義上說,音樂是情感教育。音樂可以誘發人的內在感情,觸發人們內心積極性情感,使消極性情感得到宣泄與寄托。同時情感是必須調節的,情感失控、失調就會引起心理上的失常。中學生在12、3歲到17、8歲這一時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巨大變化的關鍵時期,情緒、情感日益豐富,個性初步形成。他們的思維、情感、個性、自我意識等都逐漸趨向成人,但還不及成人具有對自我情緒、情感的調控能力。這時就需要用“音樂”這個工具觸發他們內心積極的情感,讓消極的情感得到宣泄與寄托,在情感體驗中調整自己的身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展開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育;鑒賞能力
一、以生為主,改變課堂教學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總是對于音樂課程持有一種輕視的態度,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也并不注重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和改善。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一種現象,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著音樂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聽得昏昏欲睡,逐漸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實際上,語言的盡頭便是音樂,學習音樂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那么首先應當改變教學理念,確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學習和探究。只有讓學生真正的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深入的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仔細聆聽樂曲中的各種元素,結合一些專業的音樂知識,才能夠逐漸形成鑒賞能力。
我在帶領學生學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候,采用了先學后教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我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說、主動聽、主動思考。首先,我結合星期一的升旗儀式,聯系國歌談話導入新課,并在課堂上播放這首歌曲,引導學生思考: 歌曲的速度和歌曲給你的感受或歌曲情緒。歌曲聆聽結束之后,我組織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分享對歌曲的初步感知體驗。隨后,我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收集來的作品簡介進行介紹: 《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歌曲的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當時我國正處在外敵入侵,民族危機深重之際……在學生介紹完之后,我對必要內容進行補充。這樣的教學更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善用媒介,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的興趣對于整體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興趣的存在能夠支撐學生進行主動探究。有些時候,如果學生缺乏音樂學習的興趣,那么即便音樂教師具有再高的專業素養,付出再多的精力,也無法讓教學質量有所突破。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進入音樂。具體來說,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媒介,比如說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一些直觀的視頻畫面,利用實際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吸引注意力等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也會隨之提高,那么在面對音樂知識的時候,就會更加得心應手。除此之外,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性認知也會更加全面。
舉個例子,我在帶領學生欣賞《天鵝湖組曲( 選段) 》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西班牙舞曲的風格特點,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西班牙舞曲》和《那不勒斯舞曲》,這兩首舞曲出現在舞劇《天鵝湖》第三幕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又在課堂上播放了《天鵝湖》第三幕錄像片段: 母后為王子挑選新娘安排了盛大的舞會。惡魔扮成騎士,帶著他的女兒奧吉莉亞和隨從來到了舞會上; 惡魔命令隨從表演了各種民族風格的舞蹈,但都沒有打動王子的心……豐富生動的情節很快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錄像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對《天鵝湖》這首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
三、豐富方法,理解音樂內涵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而定的,是豐富多變的。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教師應當從教學手段入手,豐富教學手段,利用多樣化的方法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作品的內涵。音樂,有著無限的包容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主動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詞曲作家的生平簡介、作品的歌詞和風格等等。相信在學生的聆聽和理解下,能夠對音樂作品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進而達到提升鑒賞能力的目的。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不僅僅能夠加速學生理解音樂內涵,在某些程度上還能夠創設出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教育改革活動持續推進,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面對新形勢,社會對我們的教育活動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努力提高,以更好的為民族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美]雷默.音樂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探秘雷默文選與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M].2018.9
[3]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