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麗代·亞森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科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以往小學教育中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德育教育。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的重點教育內容。為此,學校應在各個學科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學校教育不僅讓學生增強體質、增長技能,還應在教學中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培養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措施
隨著新課改在小學階段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越來越強調協調發展、德、意、行全面發展的思想,小學學生的德育教育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模塊。教師把小學德育融入學科課堂一同教學的觀點正在被很多家長和教育者所接受。很多學校已經在原有的課堂模式中進行了德育教育與全學科教學相結合的變革。同時教育教學工作和德育教育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整合,不應該完全孤立起來進行。因而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實施,小學教育工作中都在圍繞著新課改的要求進行,對于德育教育亦是如此,而且已經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主要體現在:
1、德育代表了國家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德育代表了國家的精神,而且德育也是民族之魂,所以德育工作的開展應該從小進行。小學正是學生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起到明顯的效果。俗話說得好,萬丈高樓皆從基礎而來, 從小學階段就為學生的德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助于以后的全面發展。所以德育教育與國家精神已經融為一體,必須加強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教育會對學生未來成長產生積極影響。在小學階段學生并沒有過多接觸過社會,所以他們的心性純潔,很難辨別是非。因為年齡小,缺少豐富的社會經驗使他們很容易被社會風氣和思想觀念影響,所以加強對這一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就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小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積極向上的思想,為他們以后在社會中生存和立足打下堅實的德行基礎。所以在小學階段,綜合學生的心理、性格和身體特征實施科學的德育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德育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最大化潛能。小學正是學生成長和品性養成的最佳時期, 是他們邁向人生的第一步,而且在這一時期,科學、正確的教育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小學生都將成為未來國家發展的棟梁,必須從思想品質入手,全面提升國民素質,而且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中正在不斷倡導的。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有助于激發小學生最大化潛能,使其在社會發展和不斷進步中能夠得到生存和立足。
4、是現代教育理念下學生養成良好德行的重要方式。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在一定程度上德行和思想品質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之一,并且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國際積極倡導下,全民素質水平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提升。同時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除了對人才的學歷要求以外,更加重視綜合型人才。所以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為學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對于人才的各方面需求。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加強實施德育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行。
二、小學德育教育的應對措施
1、全面滲透德育教育。首先,在德育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一些學生犯錯的案例播放出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做出總結、形成觀點。之后,教師再將學生的觀點歸納起來,幫學生理清思路,并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使之真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其次,教師要將德育教育與文化課堂結合在一起,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這樣更容易營造教育氛圍,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受到思想的洗禮。教師通過在不同學科全面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就能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自然而然地規范自己的行為。
2、豐富德育教育內容。作為教師,一定要花心思挖掘各種可用的德育教育資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是社會的人,其周圍的一切都可以作為育人資源:就餐的禮節、上課的規矩是行為資源;勤勉的教風、高尚的師德是教師資源;過馬路、紅綠燈、人行天橋是交通資源;良好的公共環境、衛生設施是公共資源;模范事例、先進表彰是社會資源。對這些學生熟悉的事物,教師應充分利用和整合。因為德育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可作為。另外,教師還可以適當組織學生參觀一些人文景觀,使教學不僅僅限于教室,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借助景觀的故事對學生開展教育。這樣的教學效果比固有的教學形式要好很多,值得推廣。
3、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作為德育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德育課程,客觀評價德育教育在學生成長及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其次,教師要深入研究德育課程的教學規律、內容特點及表現形式,以提高自己的執教能力。一方面,教師在設計德育活動時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經歷體驗、感悟和實踐,讓學生成為德育活動的主體。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調整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找到合適的教學切入點,努力將德育教學由“訓話”轉變為“對話”,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外,除了德育課教師,學校還應加強對各學科教師德育教學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幫助他們在開展學科教學時適當引入德育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德育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真正發揮它規范和教育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育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品德的保證,也是小學學生在未來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學教學中結合德育教育時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身心的純潔狀態,輔以教師才智,創設鮮活的教材、生活經驗構成的德育環境,把師生聯系起來,把家校聯系起來,用良好情感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督導體系建立。盡管學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導致德育教育工作推進困難,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可以用一些靈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參考文獻:
[1] 楊淑霞.小學德育教育在網絡形勢下的新方法[J].學周刊:A,2016,(10):12.
[2] 鄂秀春, 孫麗萍. 小學德育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4):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