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形成了社會討論的重要話題。核心素養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情感、思想、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感受到生物知識帶來的魅力,享受生物知識背后蘊含的內涵,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研究;實施策略
1.在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所具有的特征
1.綜合性。在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越來越完善,具有綜合性的特征,包含著社會的發展、文化背景知識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出生物知識的具體講授方法,整體設計出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問題,感受到全球氣候的變化,學習到生態系統中蘊含的潛在價值。
2.發展性。在核心素養下,生物教學逐漸擁有發展的特性,隨著社會的轉變,要積極攝取社會變化的內容,發現人類發展的歷程,感受人類從有到無的過程,使學生利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生物的知識,采取科學的態度分析知識中存在的不足,逐步升華學生的價值觀,提高他們對生物知識的情感體驗。
3.受益終身性。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高中生物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應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力,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形成發展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促使學生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在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擁有的重要意義
2.1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生物教學注重知識的講授與傳承,使學生逐漸了解到生命的含義,理解生命的形成過程,產生尊重生命的心態,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同時,高中生物教學成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含有眾多的理論知識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視生物知識前后的聯系性,培養學生形成理性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探究態度,采取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2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調動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索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利用生物教學的核心素養手段,將生物知識與社會現實情況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現實情況的探討和理解,使學生充分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強化自身面對現實的能力,形成有價值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社會現象的掌握,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驗良好的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實驗操作,使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實驗,主動觀察生命的現象,大膽猜想實驗的結論,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實驗過程,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科學探索能力。
3.在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實施的具體措施
3.1創建情景化教學模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師應積極將核心素養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創建出良好的情景化教學模式,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在生物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自主投入到生物知識的海洋中,感受到理論知識的魅力,嘗試解釋出抽象的生物知識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對生命現象的理解,增強他們對抽象知識的學習能力。如在《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學生領入到豌豆雜交的探索情景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用具,展示出豌豆雜交的具體操作步驟,播放出雜交實驗的進行過程及實際情況,讓學生在情境中逐漸了解到在豌豆雜交實驗中性狀分離所包含的相關知識,有效地理解雜交實驗這一課的知識內容。
3.2設計出生物教學實驗,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
在核心素養下,實驗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成為了學生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越來越重視實驗教學的實施,利用實驗直接展示出生命的現象,使得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使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生命的現象,感受到理論知識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探索到生物內容所包含的奧秘,從而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如在學習光合作用原理這一章時,教師帶領學生實施與光合作用相關的實驗內容,使學生做出對比試驗,分別為每一個小組提供不同的光照條件,使實驗小組共同研究出光合作用必須具備的條件,分析出影響光合作用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3促進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他們獲得知識的起始場所。教師將核心素養融入到高中生物的課堂,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立足于自己本身的生活規律,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生命現象,挖掘出生物知識背后的真理,樹立正確的生物觀念,有助于促進生物知識的生活化,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運用生物教材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4.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下,生物知識逐漸成為高中教學的重要任務,形成了有效的培養策略,不斷拓展生物學科所涉及的范圍。教師應明確生物知識的具體特征,設計出有效的培養策略,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充分展現出生物教學的綜合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柳媚,王更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調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7(23).
[2]鄭曉花.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下),2017(8).
[3]張玲.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思考和實踐[J].考試周刊,2018.
作者簡介:何志斌(1990~),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學歷:本科,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