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網絡為媒介的電商逐漸取代了傳統中以實體為基礎的商店一樣,自媒體的出現也對傳統校園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本文基于自媒體時代背景的基礎上,分析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并根據當前存在的問題作自媒體時代下德育工作的創新途徑思考。
關鍵詞:自媒體;中職學校;德育工作
前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端互聯網已成為了現代人獲取或傳播各方各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說“自媒體”對現代人的生活和學習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而根據統計,當代青少年已成為了“自媒體”使用群體中的高比例人群。因此,“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者甚至所有的工作者們的機遇性和挑戰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掌握自媒體來作為以培養青少年為主要工作職責的中職學校的德育時效性提升是勢在必行的改善措施。
一、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
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了解:第一個方面是學生方面,根據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中職學生群體中,有12%的學生表示喜歡并愿意上德育課;50%的學生表示對德育課的喜歡程度一般且是可有可無的課程;有38%的學生表示德育課是一門讓人提不起興趣甚至內心抗拒參與的課程。而根據深入了解得知,大多數抗拒德育課程的學生厭惡的來源起于課堂氛圍沉悶、教學內容難懂以及難以作用于實際能力的提升方面。這些負面的學習興趣直接或間接導致著學生難以融入課堂從而在課堂上出現“心不在焉開小差、不當回事睡大覺”的德育教學工作窘境。
第二個方面是教師方面,部分教師認為專業課是學習的首位,文化課是次要的甚至可有可無的“興趣類”課程,從而產生了直接或間接讓學生在德育教學課堂上完成其它課程作業或進行其它課程預習、復習等占用德育教學課時的惡劣行徑,助長了學生認為德育學習是不必要進行的危險思想,給德育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工作阻礙。此外,根據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學情況統計,經常性在教學上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中職德育教育工作者僅有8%,33%的德育教育工作者處于偶爾使用的狀態,59%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是很少甚至不用的狀態。而根據深入調查發現,8%經常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之外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是由于不熟悉甚至不懂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而導致的,到目前仍處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張巧嘴”的原始工作模式,深刻地反映了中職德育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的現狀。不僅如此,在與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訪談中還得知了大部分教師具有著“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弱、理解水平低,只能保持照本宣科的獨角戲式教學模式,一講到底”的教學思想,從而產生教育工作者不喜歡嘗試其它有效教學方法的德育工作窘境。
二、自媒體時代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創新策略
2.1創新德育工作內容
根據學生表示課堂氛圍沉悶、教學內容難懂以及難以作用于實際能力的提升方面導致著學生難以融入課堂從而在課堂上出現“心不在焉開小差、不當回事睡大覺”的德育教學現狀,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科學地、有計劃地制定出極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如:根據德育教學中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的灌輸教學規劃,班主任可積極根據“自媒體”對處于青少年階段的中職學生的深刻影響,以自媒體平臺為陣地,展開“正直”為核心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建立學校、學生甚至家長都能夠參與其中的交流平臺,同時,把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法規、網絡司法禮儀等德育內容以貼吧、微博、公眾號、QQ群等方式進行宣講、傳播、使學生、家長能夠更全面,更愿意安排閑暇時間接觸更多德育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更便捷、更有效地利用傾向的信息渠道獲取知識,從而達到德育工作收益提高的效果。
2.2革新德育工作方式
根據教師不熟悉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到目前仍處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張巧嘴”的原始工作模式而導致教學方式和手段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的德育教學現狀,班主任們應積極主動投入到新型教學科技的掌握中,以便于利用網絡打破更多的師生交流阻礙。如:積極掌握好QQ群、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的使用,讓學生能夠在網絡形成的空間差、網絡ID匿名形成的認知差給予的“面紗”下更能暢所欲言地向班主任提問、傾訴更多在實際生活面對面時難以表露的情感、疑問、建議,讓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掌握更為具體、實時、有效,為工作的進展提供扎實的信息基礎。此外,網絡自媒體所具備的實時性、便捷性是極其優秀的,掌握自媒體的運用還能夠即時組建班級討論群、教師研討群,即時根據學生們的活動情況、對學術的研究情況進行及時的探討,這是傳統的德育工作方式難以做到的便捷,因此,革新德育工作方式,掌握新型科學教育技術應是班主任們勢在必行的提升方向。
2.3更新德育工作理念
根據大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認為對“學困生”只能照本宣科而產生教育工作者不喜歡嘗試其它有效教學方法的德育工作窘境的現狀。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社會的關懷和幫助”,以及“學生應該是自身生活、學習等方面發展的主導”的意識,積極改善傳統德育工作以灌輸為主,照本宣科而抑制學生主動性的工作理念,增強教師與學生甚至家長的互動性。如:通過貼吧、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體為媒介,搭建能夠對學生、家長傳播教師工作理念改善教師自身工作理念的交流平臺,并采用問卷調查、在線訪談等方法,讓教師能夠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到學生的個人特長、缺點,以便于教師能夠更好地貫徹“疏”與“導”的德育模式,將課堂上“一夫當關”的德育灌輸轉換為平等交流的互動,提高德育工作效益。
總結: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不應該僅被視為中職德育工作的發展號角,也應該被視為中職德育工作的發展推力,其提供的便利、機遇是讓中職學校的學生們能夠更健康發展的重要契機,希望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共同協作下讓契機能夠更好地實現,讓推力能夠更好地被利用。
課題名稱《中職校班級德育工作的創新與研究—基于自媒體視角》
參考文獻
[1]馬文慧.自媒體時代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9(27):117+126.
[2]何雪燕.自媒體時代提升中職學校德育實效性探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1):84-86.
作者簡介:沈敏(1990—),女,漢族,江蘇阜寧人,歷史學碩士,就職于江蘇省鹽城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歷史學教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