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靖
摘 要:在當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及國家的人力資源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的構建就是要著力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斷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從而使高職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專業發展
隨著高職院校以及普通高校學生的數量大幅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實現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提升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綜合競爭力,使學生更加具有就業優勢,使高職教育始終保持良性發展,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議題。對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實行專業學習與職業規劃相同步
高職院校應當進一步提高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從大學一年級起就應該設置就業指導類課程,幫助學生盡早地了解與本專業有關的一切知識,并提前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和理念,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在此基礎上,鼓勵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進行職業化指導,在進行專業教學的同時,適當將專業所涉行業、領域的職業現狀、發展前景等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實現職業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的課上融合。必要時,學校或者教師還可以組織社會實驗與體驗活動,帶領學生前往與專業相關的企業或單位進行考察調研,或者邀請專業人士進行專題授課,幫助學生親身體驗所學專業的發展現狀,主動探索專業的發展目標,從而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活動中。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借助學校資源,開展專業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活動。學校可以探索創建“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室”,安排專業的教師進行值班,并且可以采取輪班或者預約的形式聘請業內專家進行針對性指導,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存有疑問的,隨時可以到咨詢室獲得專業的咨詢,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特長、優勢,理清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思路。還可以組織各專業學生成立“職業生涯規劃協會”等學生組織,由對于人生規劃有熱情、有認識的在校學生組成,以人生規劃和創業實踐為主要活動內容,引導協會成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專業觀,帶領成員認識、了解和適應社會,并結合自身的經驗對其他校內學生進行指引和給予幫助,為高職院校學生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行職業規劃階段性培養
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個速成性的活動,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在高職教育的三年時間里,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段培養。大一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盡快熟悉和適應大學生活,對自己所屬的專業形成初步的認識,并對自我的未來發展進行基本的評價。大二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已經打好,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大三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必須要盡快面對即將進入的社會。面臨當前嚴峻的就業局勢,要盡快做好一套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使自己在就業擇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此時,學校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結合專業發展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職業咨詢和心理咨詢,增強學生迎接社會挑戰的信心,減少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走的彎路。鼓勵學生參加招聘活動,加強與專業相關企業的聯系與協作,前做好就業和專業發展的準備,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與專業發展得以最有效的融合。
三、強化專業自主學習管理,使職業規劃與專業發展相吻合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在發生著一定的變化。但對于高職教育來說,任何一種專業都涉及大量的專業課程,三年的教學時間難以全面深入地將每一項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因此,可以借助選修課的形式除了少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外,將絕大部分的專業課程以學分制的評價方法,設計成選修課的形式,并根據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形成專業自學指南,使學生在自學指南的指引下,自由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課程。通過自由選擇課程,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將職業規劃提前至學業規劃中,將專業學習與職業規劃進行緊密結合。鼓勵學生選修自學的方式,有利于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轉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調動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學分制的選修自學模式,是高職院校職業規劃與專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也是學校管理機制的人性化體現。學生根據學校的指引,在專業選擇、調整及課程的學習上充分呈現出自主性,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加細致具體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專業學習中得到更多的空間和平臺。通過學分制的實施,高職院校可以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色進行專業選擇,擬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在不斷地學習中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規劃,使自己對于未來的職業預期和專業發展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具有適用性。
四、結語
對于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的構建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的人生設計中,使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育資源的利用中,從被動學習、被動就業向主動求學、主動提前規劃職業轉變,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實。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就是要培養出能夠適應國家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實用型人才,使其充分發揮專業的優勢和特長,使高職院校的教育發揮應有的價值,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余婷婷.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之個性化輔導的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2]單婷.淺談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J].黑龍江史志,2010(23).
[3]張科.注重階段性突出差異性體現綜合性——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構建初探[J].職業技術,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