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教師在正確認識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不斷優化,才能提高“教”的效率,而組織課堂,利用學生之間互相促進,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避免簡單重復,也能減少“學”的負擔。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和內容,教師已經習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并不是一無是處,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并不都是靈丹妙藥,某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對每一個教師都適用。
關鍵詞:認知起點;精細練習;興趣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在正確認識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不斷優化,才能提高“教”的效率,而組織課堂,利用學生之間互相促進,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避免簡單重復,也能減少“學”的負擔。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和內容,教師已經習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并不是一無是處,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并不都是靈丹妙藥,某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對每一個教師都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能否發揮有效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的應用和把握。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教”與“學”同等重要,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需要每一個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個性,不斷對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
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及我校其他老師的教學過程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又減輕學生負擔的具體做法。
1、把握認知,給學生合適起點。
學生的認知多種多樣,層次不同,如何在統一設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找到多數學生的認知起點,并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設計出適合多數學生的教學過程,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一個良好的做法。關鍵就是這個“合適”。怎樣才能把握準這個“合適”?起點不能高,高了,學困生接受不了,會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起點也不能低,低了,學優生在做重復練習,會限制他們的思維,也會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材理解能力,能把各冊教材的主要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設計新課教學時能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根據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教學,同時在設計個別問題時適當提升層次,讓學優生的思維能發散拓展,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二年級《認識圖形》一課,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已經知道了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如圓柱,但僅知道名稱而已。教師要把握住這一認知起點,設計教學時讓學生利用這樣的立體圖形可以畫出什么樣的平面圖形。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知道可以利用圓柱畫出圓形,而對于學優生而言,還知道可以利用圓柱畫出長方形。這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沒有思維限制,并且把學生的思維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提升了一個層次,獲得了不同的領悟,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講,都沒有感覺到學習分負擔。
2、小組合作,讓學生互相促進。
小組合作是流行的教學形式,但需要教師良好的組織分工,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要求學生之間協作溝通,互相促進,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兩方面缺一不可,才能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能理解新知,發展思維,又不會增加反復練習的過程,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在合適的環節,如“學生的思維層次不一,需要碰撞溝通產生新思維”等關鍵環節組織進行合作學習。而對于學生來講,在合作學習中,如“小組中的學優生不能一人控制發言,學困生不能沉默寡言;動手操作時學優生不能代替全組,學困生不能當看客;匯報交流中學優生不能一言堂,學困生不能只當聽眾”等合作要求教師要交代清楚,以能讓學生互相促進,取長補短,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減輕學生負擔的目標。如二年級《找規律》一課的教學設計在新課環節就使用是合作學習方式。經過前面的引入環節,教師已經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且經過一些點滴的點撥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對“規律”的理解是不同的,這時安排合作探究是有必要的,可以讓學生之間溝通信息,互相交流,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發言,豐富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表達能力。這樣的合作學習無疑是合適且成功的,確實能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3、練習精細,促學生舉一反三。
數學課堂練習應避免“多”,這樣會導致學生重復練習,讓學生喪失興趣,加重其學習負擔。課堂練習設計要“精”和“細”,只有做到了“精”和“細”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舉一反三,這里的“精”是指要有針對性,照顧大部分學生,讓他們在新知的基礎上加以鞏固;而“細”是針對少數學優生而言,讓他們能拓展思維,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這樣,班級里面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避免了重復練習。如四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中的練習設計就做到了“精”和“細”。在新課結束后,教師只設計了兩個判斷練習:①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板拼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360度;②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度。兩個練習看似很少,似乎練習不足,但本課著重思維訓練,練習恰恰要“精細”,首先這兩個練習涵蓋了本課所有的知識目標和思維難點,對學生的想象力也有要求;其次這兩個練習針對性也強,適合思維層次不同的學生來完成,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指出其正確和錯誤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能力弱的學生也能通過畫圖,拼擺等過程,進一步加固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認識。這樣的精細練習才會是學生需要的練習,同時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讓教師學生都輕松。
提過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實踐之路多種多樣,其中找到自己適合的,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能減輕教師自己的負擔,實現教師學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東.精思巧授 提高效率[J].名師在線,2019(25):19-20.
[2]謝燕蘭.合理利用教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