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輝
摘 要:當前,核心素養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成為了小學教育事業的主導理念。而數學作為小學階段重點學科,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數學課程體系進行合理構建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數學教師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構建數學課程體系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課程建設;教學實踐
前言:
新課標背景下,核心素養成為小學數學的主導教學理念。在該理念支撐下,數學教師需要合理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根據學生實際需求,構建多元化、創新性數學課程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全面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當中,數學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對課堂形態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1.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實是為了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核心素質,而不是僅僅只會進行解題。什么是素質,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總的來講,大家公認的“核心素質”有:具備溝通的語言能力、能夠進行團隊合作、具備一定的數學素養并能使用數學方法分析身邊的事情、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使用工具完成資料的收集,知識的整合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有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們數學教師們應該將這些核心素質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這些核心素質,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2.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對小學生學習的意義
相較于應試思想,數學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夠實現學生數學思維強化訓練,讓學生對數學課程形成正確認知,提高理解與深度與廣度。同時,基于核心素養組織數學教學活動,能夠讓數學課堂環境更富有新意,從而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高效。因此,數學教師應重視教學改革與創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完善與優化數學課程體系。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空間,通過優化數學課程教學設計,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探究意識等有效培養。
3.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要素構成
3.1數學人文要素
數學素養是在數學這門學科中所產生,是一種專屬于數學的獨特文化,就國內外研究學者對數學素養的研究情況而言,數學素養是不被清晰的邊界所限制的,而且其也反映出來數學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共性。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人文要素簡單來講是基于對數學魅力的欣賞,對數學保持長久的興趣,不斷對數學進行學習來實現一種學術交流。友誼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素養是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的有效方法。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是為其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鋪就堅實的地基,而且好的數學素養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從而使得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3.2數學意識要素
探索數學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與老師進行互動、配合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師在對數學意識進行探索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然后將其與社會中的一些發展要素相結合,幫助數學核心素養意識能夠有效滲透進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教師是對學生影響頗深的一個群體,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優異的榜樣,為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教師還要通過參加培訓與講座等形式的學習活動來加強自己對數學核心素養構成的理解,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的業務水平。
3.3數學思想要素
數學思想要素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數學思想的影響下學習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學生運用數學思維進行解題可以有效提高做題的正確率,也可以有效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數學思想的有趣之處,即用具體的實力來說明數學思想可以讓復雜的問題合理的轉化成相對簡單的問題,將元素豐富且復雜多變的生活問題抽象為邏輯清晰,直觀顯示的數學問題。通過具體的試題讓學生了解數學思想的神奇之處,學生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從而讓數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4.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
4.1構建生活化課程,幫助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是從生活中衍生出來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為生活提供重要服務的學科載體。因此,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教師需要積極構建生活化課程。合理發掘生活素材,與數學教材進行充分整合,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技巧更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圓”相關教學活動時,可以先借助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圖形模型。之后,引導學生觀察圓形圖形的數學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向學生滲透生活中圓形的數學圖形,如自行車的車輪。之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是圓形?學生在生活常識的支撐下,提出披薩、鍋底等都是圓形。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4.2構建情景化課程,逐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情景化課程構建,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學轉化,以更加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對數學課程內容形成深刻認知,保證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合理構建課堂情境。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將直觀性的圖片和視頻呈現給學生。比如說,教師在組織“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教學活動時,可以合理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三角形和四邊形模型。之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兩種圖形存在的數學特征,保證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高效。同時,教師可以合理地引入數學故事,構建課堂情境。例如,教師在組織“小數乘法”教學時,可以將“八戒賣菜”數學故事滲透到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聆聽數學故事,深入理解小數乘法的含義。
4.3構建合作性實踐課程,促進學生推理能力的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合理構建合作性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合作性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到數學問題探討活動當中。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正確掌握數學知識,并且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多邊形的面積” 課堂教學時,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等級,均衡分配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梯形面積計算規律進行探究討論。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制作梯形模型,對圖形模型進行剪裁與分割,將其轉化為長方形和三角形,并利用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算和分析,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新舊轉化,讓學生正確掌握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
4.4構建信息化課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微課視頻,整合微課視頻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學習空間,以便學生可以有效地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當中。在制作微課資源之前,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發掘。通過深入分析數學教材,掌握課程知識重點和難點。比如說,教師在組織“軸對稱和平移”課堂教學時,可以合理制作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向學生展示軸對稱以及平移數學圖形,并介紹兩種數學圖形模型的特征。之后,引導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對此部分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軸對稱和平移數學規律和圖形特征。
5.結論
綜上,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數學教師要重視課程體系重新構建。努力構建情境性、生活性、合作性、信息化課程,從而為學生構建優質的數學學習空間,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為小學生在數學領域獲得的更深的發展造詣,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小春.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J].科學咨詢,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