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實施,以及素質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不斷滲透,傳統的以灌輸式為主的機械化教學模式已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及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從教學需求及學生的興趣出發,巧妙、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就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以反映生活中常見現象、案例及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來說,開展生活化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和策略?;诖?,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出發,針對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進行一番個人看法的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聯系生活;社會熱點;社會實踐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案例,從而激活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將之運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將枯燥的、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變得充滿生活氣息,實現學科知識與生活、人文社會的統一和整合。為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摒棄傳統灌輸式、機械化教學模式的束縛,為課堂的課堂教學注入無限生機與活力。
一、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體會在教材中反應的現象、案例皆來源于生活,是對客觀事物實實在在的反應。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充分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認識所學知識,在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以《網上交友新時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為例,我在課堂伊始環節就向學生拋出問題,向學生詢問他們是通過何種方式進行網上交流的,微信、微博、QQ或是其他的網絡交流平臺,從而引出網上交友這一話題,并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網上交友經歷,比如跟陌生人聊天時應該注意什么,是否跟陌生人見過面等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并在學生闡述完之后順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網上交友的兩面性,從而于無形之中滲透相關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再開展教學活動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此,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激活了學生自身相關的生活經驗及學習教材知識的強烈興趣,使課堂教學活動得以有條不紊地進展下去。
二、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增強學生理解記憶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內容不僅圍繞個人、家庭、學校展開,還關系到社會、國家和世界的層面,因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關注一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并透過這些熱點問題滲透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在促進學生深入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這些熱點問題和現象,從而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和空間,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素養。
例如,以《法律保障生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為例,為了使學生很好地認識到法律在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引入當今的一些熱點問題,如當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訴諸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老人在子女不孝順、無人贍養的情況下,是如何通過法律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時引入一些相反的案例,即缺失了法律保護,人們的生活乃至生活受到威脅、侵害的情況,如浙江女童章子欣被害一事,充分說明了我國在保護兒童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欠缺,或是監護人法律意識淡薄,給罪犯以可乘之機。如此一來,通過在課堂中引入這些熱點問題,不僅使學生能夠很好地認識這些現象、培養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還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科素養
課外實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和拓展。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多樣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能夠對課堂所學知識做到深刻理解及牢固掌握,還能夠內化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增強自身的道德認知,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為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例如,在完成“消費者權益”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項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到市場上的一些小商販的攤位上買東西,觀察商品的生產日期、防偽標識、廠家、產地等相關內容,看他們所出售的商品是否合格,在遇到不合格商品時如何到相關部門維權等。這樣一來,不僅很好地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學科素養,對課堂教學做了必要的改進和補充。
總之,生活化教學作為符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以及學生年齡及身心發展特征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及運用,為促進道德與法治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不斷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燕.把生活化元素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中[J].江西教育,2018
[2]劉海云.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