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環
摘 要:縱觀我國美術課程的發展歷程,民間美術長久以來均未曾獲取相應關注與開發利用,很大程度使得民間美術資源存在被大量擱置與損耗的情況。而伴同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落實和進一步深化,對于民間美術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在本文中進行探究。
關鍵詞:民間美術;開發;保護
一、民間美術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年畫是民間繪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村的勞動人民在迎接新春佳節時張貼和繪制的一些表現民俗民風的繪畫,繪畫內容反映與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具有很好的藝術鑒賞性和文化學習性,根據有關的研究,在我國民間美術發展的近十年內,年畫這一重要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領域,現如今,在我國從事年畫制作的藝人已經很少了,這種最早起源于農耕時代的經典的藝術形式由于近年來商品藝術的沖擊,逐漸退出了民間的美術市場,因為這種工藝主要是由師徒之間的傳授為主,一旦出現了傳學的斷代,就會導致技術的失傳,同時,也有很多的技術也由于絕技人才的離世而永久失傳。口傳統的民間繪畫是勞動人民文化的結晶,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文化生活和藝術理解力,具有高度傳神和深刻的特點,表現力極強,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濃縮,但是,現階段,在我國文化產業突飛猛進發展的帶動下,一些不良的文化繁榮氣象也涌現了出來,很多的地區和廠商看到了民間美術這一市場,大量生產和模仿經典的民間繪畫產品,這些產品遠遠不及傳統的民間繪畫產品,表現形式單一乏,味,也沒有真正的藝術美感和新意,但這些產品又是旅客們的主要選擇對象,因為這些產品相對來說,具有較為成熟的市場和生產環節,是當地一些小廠商的主要盈利來源,這些產品大批量生產,成本很低,制造粗糙簡陋,千篇一律,沒有很好的藝術表現力,創作目的與傳統的民間美術的創作目的遠遠背離,所以,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傳統的民間美術市場。同時,很多地方文化監管部門也由于人員、技術、資金等原因在產品的開發和監管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地方美術的保護.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導致民間美術的藝術特色逐漸消失。
品牌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競爭武器,品牌可以保護產品技術的擁有者,也可以作為宣傳和推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辦法。在我國民間美術業發展的過程中,大批量的藝術產品具有很好的藝術價值和技術,但是由于創作者本身的創作目的并非商業用途,以及創作者沒有足夠的品牌意識,導致我國的民間美術資源在市場競爭中常常處于劣勢的地位,在產品市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多時候被國際市場所拒絕。在由當代時尚潮流主導下的藝術業對傳統的民間美術沖擊很大,加之沒有很好的品牌意識,在市場競爭中非常不利,很難真正打入現代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去。現如今雖然有部分的民間美術作品還通過舉辦展覽和文化館工作室推銷等方式走向市場,但是,沒有形成成熟的銷售規模,沒有形成集約化、產業化、鏈條化、規模化開發效應,沒有通過現代企業產業品牌的方式進行運作。
二、民間美術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改變題材,增加活力是工藝美術創出新意的一個做法
傳統的由剪紙花樣組成的窗花已被各種印花玻璃所代替;新娘子的傳統嫁衣,也被西式的白色婚紗代替。正是由于這種文化導向,導致我國民間美術的市場相對來說較為冷清。高技術含量是工藝美術產業迅速發展的技術保障。現代電動機械工具已進入傳統的雕刻領域;電窯也進入陶藝藝人的作坊或工廠;應用各種化學、激光、電子技術進行的配色、著色、金屬鑄造也成為許多工藝產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民藝產業的發展,應與旅游業發展相結合
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文化資源與工藝產業的協調發展。文化景點的建設是我們沐浴古代文明、瞻仰前人風采、領略中華文化的重要場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許多地方以特色文化為切入點,大力發展民間工藝產業,這樣既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又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民間美術在文化旅游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將民間美術與當地的旅游文化相結合是發展和壯大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途徑,先如今,全國各地紛紛發起了旅游文化熱,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地開發當地的旅游資源,在旅游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旅游紀念品,充分將當地的旅游文化和民間美術融入到紀念品市場中去,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有利可圖的辦法,例如,一些民間藝人的繪畫技術和民間市場的工藝技術應用到手工藝品中,將其開發為旅游紀念品,是很重要的與當地旅游文化相結合的辦法,旅游紀念品最為突出的特色就是可以充分體現當地的民俗民風,因為其濃縮了當地的民俗文化精華,民間美術能成為旅游紀念品,是由當地的民間美術的地域性所決定的,作為當地的旅游文化開發者和民間美術工藝的保護者要從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出發,考慮和研究當地旅游的審美和藝術需求,充分認識到民間美術在旅游文化中的特殊價值,是鄉土文化成為當地旅游文化中的一部分。
(三)在產業規模小、社會化產業化程度低的情況下,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對民藝產業的保存和發展十分重要。
目前,世界上傳統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許多傳統的民間工藝常被淡忘,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現如今,民間美術面臨著強烈的現代文化的沖擊,民間文化在發展中由于自身的特點,很難與產業化的都市藝術文化做抗衡,所以在保護和進一步開發民間美術的道路上,就必須由專家學者和民間美術科研工作人員出手幫助,從產品的生產和到材料的需求做起,深入到民間文化的發源地,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將民間美術資源轉化成為優質的藝術商品,實現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變,通過有序的開發和加工,擺脫傳統的民間美術的不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加快民問美術的產業化、資源化、市場化的健康發展,形成文化與產業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顧軍,苑利.文化遺產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周星.從“傳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遺產[J].亞細壓民俗研究,2007.
[3]吳曉凌.論民間美術課程的現代美術教育使命[M].昌吉學院學報,2007(2).
[4]文化部,財政部.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5]呂品田.中國民間美術觀念[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