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教學改革的進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多媒體、計算機等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互聯網+”下,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積極構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分析傳統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途徑;企業納稅實務課程
在當今社會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已經在多各個行業和領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育行業也是其中之一。在“互聯網+”下,傳統教育模式正在逐漸改變,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嘗試。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調動,因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互聯網+”下,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改變這一局面,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
一、翻轉課堂的基本概述
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教育領域受到其影響,產生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就是其中之一。翻轉課堂也叫做反轉課堂、顛倒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傳統教學過程翻轉,將以往教師單向講授轉變成師生雙向互動。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從課前開始,教師向學生布置預習內容,學生預習相關知識,觀看教師提供的視頻資料等,通過反復學習初步了解所學知識。對于學習中的疑惑,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資料尋求答案,或是向老師提問。這樣,對于不同程度學習效果的學生,均可根據自己情況安排學習。在上課時,針對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之問互相討論研究,并最終統一解答。課后為學生安排復習內容以及之后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實現了課上和課下的有效聯動,在教學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導地位都更加明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符合“互聯網+”下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互聯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為適用,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較大提升。因此,在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采取“互聯網+”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會計專業人才教學當中,很多院校注重的都是對稅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保證人才具有高技能、高素質。但是,在具體的職業能力培養方面,對企業納稅實務課程則缺乏重視,仍采用傳統模式開展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傳統教學中,有較多的問題存在。教學方式上比較單一,課堂教學主要是老師講授理論知識,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缺少具體的職業活動載體。在教學模式方面仍比較僵化,對于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沒有注重向實際應用和解決問題能力方向的轉化。導致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不能很好地發揮運用所學,也缺少協作式學習能力。另外,隨著稅制改革的推行,在營改增等稅收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在課程中缺少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辦稅員真實工作任務等的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改革研究,導致實際教學效果難以提升。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課程體系整合
在課程體系方面,需要重新安排整合,以辦稅員實際工作過程為基礎,分別設置幾個具體的學習情境。第一,營業稅的實際操作,具體任務包括納稅申報反饋、應納稅款計算、開具納稅憑證。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計算和申報應納稅額和應納稅額。研究內容包括小規模普通納稅人網上申報、網上認證系統、計費系統、納稅申報等。第二,所得稅的納稅實踐。具體工作包括納稅申報與反饋、應納稅額計算、納稅憑證填寫。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計算和申報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和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研究內容包括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和應納稅所得額。數額的計算、所得稅的法律知識等。第三,其他稅務實務中,具體任務包括納稅申報反饋、應納稅款計算、開具納稅憑證等。本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計算和申報特定用途的行為和應納稅額,以及資產和物業稅的應納稅額。研究內容包括其他稅種的納稅申報、其他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其他稅種的法律知識等。
(二)教學模式設計
1.課前教學設計
在課前教學設計當中,充分結合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學模式設計中,核心設定為實際問題,導向設計為工作任務驅動。在納稅實務工作當中,主要包括了申報反饋納稅、計算應納稅額、填開涉稅憑證等方面。在學習內容中,要對這些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包括相關稅種的抄報認證、網上申報、稅額計算、法律知識等。在“互聯網+”下,構建翻轉課堂開展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制作課件和視頻資源等,讓學生先自行學習。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可自己通過互聯網查找。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的時候,可以借鑒微課的模式,重點講解一個或幾個知識點,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讓學生學習能夠順利進行。學生將學習情況及時向教師反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適當做出課前延伸,對布置實踐任務加以拓展。學生以教師布置任務為基礎,利用學習資料自行學習,對仍然無法理解的問題記錄下來,盡量將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對于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以與學生或老師進行交流,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點更深入地了解。
2.課上活動安排
在課堂教學中,對課上活動合理安排。學生在課前自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課堂中進行交流溝通,并向老師匯報完成任務的情況。在課堂活動開展中,由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在于對問題的解決。在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當中,不但需要讓學生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理論知識,也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因此,通過“互聯網+”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采取小組討論、案例導入的教學方式,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小組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的能力。完成小組討論之后,可進行小組問的點評與反饋,通過溝通交流,對知識點的理解進一步深入。最后,教師對整節課的內容作出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布置課后任務。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始終有問題貫穿,通過師生交流解答疑問,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課后考核方式
企業納稅實務課程實踐性非常強,其不同于其他專業的課程。因此在課后考核方面,除了注重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點的情況之外,也應當注重對知識點的延伸,以及職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在考核標準的構建當中,要注重知識的掌握被職業能力所決定的特點,運用過程考核的方式,注重對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在“互聯網+”下,構建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應的過程性考核,應當注重考查學生的實訓過程、作業完成情況、課內實訓情況、學習態度等。在課下學習中,可以根據網絡平臺記錄,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完成在線學習的情況隨時了解,同時也能總結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對這些情況加以掌握之后,就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良好的教學針對性。在課堂學習中,根據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綜合小組成員的發言次數、參與積極性、職業能力拓展水平等進行考核,進而對學生職業素質發展做出綜合性的評價。在課后,組織學生匯報總結反饋自己學到的內容,整理成具體的報告,進而實現專業能力向職業能力的轉變。對于“互聯網+”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說,在教學評價中應當將原有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打破,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當立體化、多維度、多角度地評價,考核目標應當是對學生職業能力得到提升和對職業綜合素質的強化,這才能夠真正對學生成長產生促進作用。
四、結論
在會計類專業教學當中,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也是當前企業會計人員必須掌握的一種重要的知識和技能。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也具有較大的實時性,因此對教學要求很高。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僵化、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基于此,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采取有效的途徑和措施,積極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為目標,重新安排和整合課程體系,重新設計具體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具針對性,為學生職業能力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蒙夢.“互聯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 23):116-117.
[2]劉蕓艷.“互聯網+”時代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數據結構》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19):222-224.
[3]鄭述招.“互聯網+—F的翻轉課堂關鍵因素分析及應用——以《ERP系統管理》課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2):154-156.
[4]劉倩文.基于自組織理論的“微課-App-翻轉課堂”立體教學模式的構建[N].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7):111-114.
[5]楊舒樂.“互聯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126-127.
[6]楊麗麗,李麗.互聯網環境下高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廣西教育,2016(43):94-95.
[7]婁淑珍.基于互聯網云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資產評估學》課程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6( 13):118-120.
[8]趙蕊,黃玉蘭,姚笛等.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以《中藥藥理學》課程為例[N].安徽農學通報,2018(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