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超
摘 要: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機械單一,即教師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課本知識及相關考點,這便使得課堂氣氛壓抑沉悶,進而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認識。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學法日益走進了廣大教師的教學視野,它迎合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被大范圍推崇和應用的教學方法。下面,筆者就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途徑與策略做些總結。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物理;問題;直觀;實驗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基于具體的教學內容,并遵循科學的教學理念而創設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情感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將情境教學法有效運用于初中物理課堂中,不僅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克服由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所帶來的種種局限,促使物理教學重煥生機與活力,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汲取效果,從而有利于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發思維,引發思考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對于學習思維活躍的初中生而言,問題更是促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基于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不妨在課堂教學之初以問題為契機,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來創設相關情境,以此來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以《比熱容》這節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利用課件向學生播放了一段當地電視臺當天天氣預報的錄像片段。在這之前,我提醒學生要特別注意觀察省內各城市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看看能不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待視頻播放完畢,我向學生重復了先前的問題。待學生簡要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繼續問道:“為什么內陸的晝夜溫差要比沿海地區大呢?”這一問題一經提出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對此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但卻始終未能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于是,我順勢引出了新課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本節課的學習。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啟發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直觀情境,形象感知,深化理解
對于剛剛接觸物理學習的初中生而言,難免會由于物理學科抽象性、邏輯性和系統性強的特點而感到物理難學。如果此時教師還一味沿用口頭灌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就勢必會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一定的阻礙。鑒于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不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來創設直觀情境,將原本抽象晦澀的物理知識轉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動化,以達到突破教學難點內容、深化學生理解感知的目的。
在教學《眼睛和眼鏡》這節內容時,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眼睛的結構,并引導學生與之前學過的凸透鏡成像規律作類比,以使學生明確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于凸透鏡,而視網膜則相當于光屏。接下來,為了讓學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遠處和近處的物體的,我利用課件演示了眼球的自動調焦。有了以上知識作為鋪墊,我再次借助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了解了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如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情境,不僅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將物理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深化了學生的理解認識。
三、創設實驗情境,合作探究,提升素養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應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統一,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學生則應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實踐者。這就要求教師應將課堂的主動權還于學生,并通過實驗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合作探究,以此來深化學生的理解認識,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在教學《歐姆定律》這節內容的過程中,我向學生問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小燈泡的亮度?”通過交流討論和我的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改變電流的方法,即可以通過改變電源的電壓、定值電阻的阻值或者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等方法來改變小燈泡的亮度。于是,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共同設計一份實驗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來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如此,通過創設實驗情境,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又提升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要想及時扭轉物理課堂長期“高耗低效”的現狀,就必須要勇于革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的具體內容,積極探索和尋求將情境教學法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的途徑與策略,以優化物理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參考文獻:
[1]武濤.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24):26.
[2]鐘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