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過去單一的教研方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呼喚多元、開放和高效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的應運而生讓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更加豐富,目的更加明確,作用也更加凸顯。校本教研作為一種教研方式,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升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強化專業知識,豐富專業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校本教研;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19)06-0034-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單一的教研方式已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要求。新的教育形勢和教育任務急切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改進和完善現有的教研機制,形成多元、開放和高效的新型教研機制。當前,一種推動課程改革迅猛發展,為課程改革注入新鮮活力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正受到學校和廣大教師的歡迎和重視。所謂以校為本的教研,就是以教師成長和發展為研究主體、以解決發生在學校的實際教學問題為主的一種活動方式。[1] 學校是課程實施的最基本的單位,廣大教師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的隊伍,以校為本的教研,將對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2]
建立與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研方式,是當前基礎教育學校改革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是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的具體體現,也是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的保障。校本教研包括讀書研修、專家指導、問題研討、教學展示和課題研究等,它們是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希望青年教師能看到校本教研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價值,從而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一、讀書研修為專業成長助力
豐富的教育理論是進行教育研究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和專業的教育理論,才能進行扎實和有效的校本教研。因此,教師要進行實際意義上的教研,首先要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而讀書是獲得理論知識最方便、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曾指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3]對于廣大教師來說讀書更具有特殊的意義。書籍是教師進行教研和教育實踐的源泉,在讀書中,教師得以與名師專家相遇,體悟他們曾經的困頓與堅持;在讀書中,教師得以與具有教育情懷的同道人分享教育工作的苦與樂;在讀書中,教師得以不斷領悟教育工作的真諦和美好;在讀書中,教師得以明白教師這一職業應盡的責任和擔當。只有盡情地遨游在閱讀的海洋中,才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得失和充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斷地重建自己人生的坐標,才能煥發成長的內動力,可以說讀書能讓平庸之師成為高明之師。當廣大的教師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變成一種風氣時,學習型的校園也就構建成了。此外,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并進行讀書筆記展示、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使教師在快樂的閱讀中充實自己和開闊視野,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專家指導為專業成長引路
雖然說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的廣大教師為主體開展的圍繞自己學校的實際問題和困惑進行的研究,但僅僅依靠本校的力量和教師自身具有的專業能力是不夠的,還需有關教育教學專家和研究人員的參與和引領。專家在教育教學理念方面進行引領,即用教學新理念深入淺出地點明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優缺點,指出讓教師彌補教學缺憾和解決教學困惑的有效和可行的方法,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非常有幫助。可以說,教育教學專家和研究人員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兩方面對教師的悉心指導和引領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入開展的保障,也是教師更快和更有效地提高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改革理念能力的保障。學校組織的專題報告、教師座談、在線交流、慕課和校本課程的編寫等都可以請教育教學專家和研究人員評估和指導。
三、問題研討為專業成長開路
問題研討是指教師從工作實際中選出自己覺得最疑惑、最棘手和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學校組織教師根據不同的問題分組進行專題研究和討論,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疑難雜癥,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排憂解困,為教師的技能提升掃清障礙。研討是一種由教師自由發言的、針對教學實際問題展開的思考和討論。在這種民主和融洽的氛圍中,教師不拘形式地探討教學中的疑問與困惑,通過思考和討論,碰撞提高認識,同時也促進自身不斷地進行探索,從而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對于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學生體育課的安全保護、學困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等困擾教師的問題,學校都可以組織開展集體備課、教學案例展示、教育敘事故事撰寫、教學反思交流和班主任工作座談等以問題研討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來解決。
四、教學展示為專業成長搭橋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最主要形式,課堂是教師達成教育目標的最主要陣地,同時課堂教學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給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關注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發展,對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走課
走課就是先讓教師(主要是青年教師)在獨立和深入研討教材,認真備課的基礎上上課,學校教導處組織教研組或相關教師聽課、評課和議教,對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控不當和講授方法運用不當而導致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討,最后讓教師設計新的教學方案,在同年級的另外一個班上針對相同的教材內容再上一堂課,如此反復“回爐”。雖然不同班級的教學內容完全相同,但教學設計、施教方法、教學輔助手段和教學行為卻可以不斷改進和完善。如此循環反復對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重難點和因材施教能力的發展有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深鉆細研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等能力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同課異構
同課異構就是由幾個同學科的教師備完同樣的教學內容的課后分別在同年級不同的班級上課,教研組或同學科的教師集體聽課和評課,提出修改意見。由于每位教師專業水平不同,教學經驗不同,人生閱歷不同,因此對同一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一樣。這樣,教師在競教和互助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可以取長補短和博采眾長,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走教
走教就是聯合教學片區的學校或者是“手拉手”的學校,就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校的同一個年級進行研討,本校的教師到他校上課,他校的教師到本校上課,幾所學校的同科教師互相聽課和評課。雖然施教的教師面對的是不熟悉學校的新面孔,但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更能從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困惑。教師也能從這種開放和多元的教研活動中,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真切地感受到鉆研教材、課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意義和魅力,同時激發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積極性。
(四)微課分享
微課這種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針對某個教學重難點或教學問題、教學亮點、教學思考開展的簡短和完整的教學活動,是校本教研重要載體。隨著微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普及,它逐漸成為評估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形式之一,也是成了教師教育教學成果交流和教學風采展示的平臺與教師培訓生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通過自定內容、認真備課、設計教案和充分合理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設備進行錄制,并配套提供教學設計文本和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輔助材料等,既展示了教師的教學風貌,又加深了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此外,微課分享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極大地調動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熱情,也開拓了學校網絡學習的空間。
(五)教學競賽
青年教師是學校教師隊伍中的新生力量,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朝氣蓬勃又意氣風發,易于接受新生事物,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將對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產生積極與深遠的影響。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不但可以起到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展示青年教師風采、豐富校園生活和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的作用,還可以充分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多種多樣的教學競賽既可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激發他們的工作創新意識,也可以促進學校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為他們將來成為優秀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學校組織的優質課、教學課件、教學案例、說課、微課、演講和“三字一畫”等教學技能的教學競賽活動,都能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五、課題研究為專業成長領航
教師進行的個人課題研究和規劃課題研究都是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教師要通過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不斷地從備課、上課、班級管理、學生心理教育、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和學習中發現教育教學中有價值的、值得研究的問題,將這些實際問題變成自己的研究課題。由于要研究的問題來源是真實的,課題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因此,課題無論由教師一個人獨立完成還是由教研組及相關學科的教師組成課題小組共同進行研究,都比較好操作。
課題研究有利于教師養成勤于思考的頭腦、善于觀察的眼睛、嚴謹的教學態度和濃厚的教科研意識;有利于教師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利于教師不斷地樹立自己的教學理念,明晰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成敗得失。總之,讓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可以達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校本教研作為一種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其目的在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學校獨特的辦學特色,促進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其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提升。總而言之,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是促進教師從合格走向卓越的方式,是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升素質能力和實現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焦新威,華中師范大學安寧附屬實驗學校,蘭州 730070)
參考文獻:
[1] 顏華娜.眾人拾柴火焰高——關于校本教研如何形成合力的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2(32):88-89.
[2] 繆云龍.如何開展校本教研[EB/OL].360doc個人圖書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21/10/15701348_5072 55870.shtml,2015-10-21.
[3] 王金雪,程宏毅.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N].人民日報,2014-02-09.
(責任編輯:彭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