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慶
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法在新課改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國在《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大力推進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普及,落實教學體系革新目標,使教學方法更加科學有效,充分應用網絡資源,提高基礎教育成效。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略進行思考,以期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法應用優勢提供依據。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小學語文是夯實語文基礎知識關鍵階段,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口語交際、寫作等語文素養,引導學生發現語文學習樂趣,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然而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禁錮,仍沿用滯后性育人方略,面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使學生無法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目標淪為空談。基于此,為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以提升,思考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思考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需在與時俱進原則指引下,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方略。自我國推行“網絡強國”戰略以來,信息技術得以蓬勃發展,“互聯網+”體系日益健全,該體系進入教育領域將成為推動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必由之路,應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表現形式,借助互聯網資源充實現有教學內容,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然而,信息技術作為新型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掌握相關技術應用方法,為此教師需不斷學習,吸納先進教學方略,旨在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同時學校應在“國培計劃”指引下應定期展開培訓,引導其掌握信息技術,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其次,在實效性原則指引下,助力教師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及相關資源?;ヂ摼W具有資源豐富、交互性強等特點,借助相關資源等豐富知識表現形式,滿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及學生學習切實需求,基于此教師需合理吸納相關資源,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旨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找到閱讀興趣,在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加持下,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繼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其深入學習語文知識奠定基礎。
最后,施行生本原則構建高效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借助相關互聯網資源充實并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進程中,與教師攜手打造高效課堂,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秉持生本原則,時刻關注學生閱讀需求、閱讀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情況,以此為由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契合學生閱讀教學心理,達到創設高效課堂的目的[1]。
二.思考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略
通過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進行思考可知,教師若想借助信息技術構設高效課堂,落實閱讀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語文能力,需秉持與時俱進精神,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在實效性原則及生本原則指引下,從學生閱讀教學視角出發,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及相關資源,為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奠定基礎?;诖?,為使相關教學原則得以有效落實,思考信息技術應用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應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在閱讀教程開始前,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翻轉課堂”,突出學生閱讀教學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在課前準備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案下,保障學生閱讀狀態與教師閱讀教學目標相契合,繼而達到師生攜手創設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我們在進行人教版第五冊《金色的草地》教學前,可為學生播放一組與草地相關的風景圖片,同時引導學生圍繞圖片進行賞析探究,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激活其語文思維,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可借助電子交互白板或幻燈片,展示本節課學生所需完成的自主閱讀任務,如“標注生字、生詞并借助字典等學習用具掌握其內涵”、“熟讀文章并總結段落大意”、“標注優美詞句并揣摩相關詞句應用方法”等,將“翻轉課堂”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相融合,能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性,在閱讀中明確學習方向,避免學生浪費自主閱讀時間,削減閱讀教學成效。待自主閱讀結束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使學生能參與到教學進程中,通過生生互動活躍閱讀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其語文閱讀思維活性,教師則作為引導者、傾聽者及教學實踐者,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整合,針對學生閱讀實況展開深入講解,縮減課堂教學冗余部分,滿足學生閱讀教學需求,體現信息技術應用優勢[2]。
2.應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氛圍。所謂一書一世界,閱讀引導人們從文學視角審視世界,怎樣引導學生進入語文閱讀世界,在其中感受閱讀樂趣,體悟文章內涵,繼而提高學生文學修養,落實語文教學目標,成為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教師可記住信息技術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轉變閱讀內容固有狀態,豐富閱讀教學形式,凸顯閱讀趣味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第十一冊中《第一場雪》一課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組高倍顯微鏡下雪的狀態圖片,基于顯微鏡下雪的狀態有別于常,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產生期待,同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雪的印象與感受,培養學生聯想、口語表達等語文素養,為其有效開展自主閱讀奠定基礎,隨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播放一段踏雪的音頻,吱呀作響的聲音瞬間能夠帶領學生進入冰雪世界,調動學生的感官體悟閱讀文章內涵,再為學生準備一段用沙畫形式還原冰雪世界的視頻,使學生深切領會雪的美,隨即引出閱讀教學內容,使學生能懷揣著對雪的熱愛展開高效閱讀,充分掌握文章深意,落實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三、應用信息技術擴展閱讀教學領域。
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適當擴展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學生文學修養,用文學滋養學生閱讀素養并提升其閱讀能力,彌補語文教材閱讀內容相對較少,無法滿足學生閱讀量需求的固有缺失。
例如,教師可以將每周五最后一節語文課設為“閱讀充電小課堂”,使用信息技術網羅貼合學生閱讀能力及教學需求的文章,依據學生閱讀能力、個性喜好及身心成長需求,優選閱讀內容,凸顯閱讀教學創變價值,如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我絕對絕對不會吃番茄》、《逃家小兔》、《父與子》、《小王子》等繪本,以圖文并茂的閱讀形式,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激發其閱讀興趣,為提高其閱讀能力奠定基礎,針對高年級學生來講,可以選擇有拼音標注的文學著作,如《西游記》、《格列佛游記》等,在滿足學生閱讀需求同時,提高學生文學修養及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所學閱讀方法深入解析相關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同時,以學生本位為出發點展開閱讀探究,能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有利于助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若想得到有效應用,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實力,能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生閱讀教學訴求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營建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應用信息技術擴展閱讀教學領域,繼而使學生愛閱讀、能閱讀、想閱讀,在閱讀中提高其文學素養,能靈活使用閱讀方法深入理解相關內容,在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同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春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J].未來英才,2018(1):59.
[2] 于海峽.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分析[J].神州,2017(33):171.
[3] 高慧.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J].考試周刊,2017(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