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花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從而獲得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主要從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是前提、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把握好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是關鍵三方面,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特別要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略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環是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我們常見到的合作學習形式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前后桌的4人為一組展開討論,而現行學校課堂中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顯然是不合適的。如何組建好的學習小組呢?我以為: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3~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松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里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
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重視讓不善言談的學生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如在提出問題后,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后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又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現在獨生子女的惟我獨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會傾聽別人,更不會欣賞別人。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例如,一人發言后讓另外一人重復;給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讓學生學會追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種思路可行嗎”“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學的思路嗎?”來關注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及智慧的碰撞,為不斷強化傾聽意識提供良好環境。
(三)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時需要教師事先做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三、把握好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是關鍵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還要探究恰當的合作時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一)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進行合作
小學生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我所講的《平移和旋轉》一課,從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出發,從中發現物體運動方式的不同,從而引出平移和旋轉。這一情景貫穿在整個課堂新授的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將數學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課堂學生樂于接受,同時學生們也會主動探討研究。
(二)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進行合作
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和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由于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將問題回答全面,這時可以考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的幾個成員相互討論、互相補充,從而對數學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從別的學生哪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總之,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探索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學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堂課都要實現的。讓我們努力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
參考文獻:
[1]吳海真.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教師,2016(S1).
[2]錢芳華.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15(32):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