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摘 要:數學活動的核心是數學思考。在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時代課堂上,呼喚著在數學體驗中學會數學思考。教師要善于整合教材內容轉化成適用于學生探索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課堂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自我反省,不斷地獲取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能學以致用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數學教學旨在逐漸建立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逐漸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讓中學生在觀察體驗之中,促使學生學會數學思考,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思考能力
什么是數學思考?就是在面臨各種現實的問題情境,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自覺應用數學的知識、方法、思想和觀念去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并運用數學的知識和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可以發現學校教學最大的弊端仍是把傳授知識放在首位,啟發思維、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還是沒有放在重要位置上。問問我們現在的學生,他們眼中的教育是什么?有多少人喜歡上學的?又有多少人喜歡上數學課的?不喜歡上學或上數學課的又是因為什么?學生學業負擔重是有目共睹的,也有這樣的原因,課堂教學教師講的多,學生思考的少;重復性的、機械性的練習太多,趣味性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少,沒有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感受到進行數學思考的快樂,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那么,對于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就應該關注學生數學思考的過程,能更好地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激發并維持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有效地讓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教師是真正的執行者和落實者。首先教師必須真正把握教材、明確意圖,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將“數學思考”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如數與代數的內容應側重于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初步形成運算能力、體會模型思想,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圖形與幾何的內容應側重于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的培養;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應側重于發展數據分析觀念;綜合與實踐的內容應側重于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使推理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數學課程的各個領域內容之中。當然,學段不同,側重點也不同。低學段側重于體驗,重在積累數學思考經驗;初中學段重在思考的深度,培養學生各種數學能力的發展。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思考”。
一、重視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數學活動經驗,既有學生針對有關數學活動而獲得的那些直接經驗,也有學生經過不同程度的自我反省而提煉出來的個體知識。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課標》指出,“教學中注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事實上,經歷過程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
二、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積極的數學思考和探究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積極動手、動腦,使學生具有足夠的探索空間。要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的習慣,必須讓學生置身于探索的學習氛圍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隱含因素,把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創設情境、變換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應用性和開放性。
三、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每當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課堂教學師生是在簡單的對話中進行的,尤其是在觀察、發現、概括、總結方法、規律時,教師總是著急,不等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提示代替學生說,沒有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不要直接給出問題的思考思路;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要適時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具體想法呈現給其他學生,讓大家共同交流和探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長放手的孩子自立、自理能力強,就是讓孩子親身經歷,去體驗。同樣的道理,課堂上教師只有放手,讓學生去充分地經歷體驗、充分地進行數學思考,才能全面考慮,減少錯誤。給足反應比較慢的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所發展。還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敢問、愛問、會問,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四、增強團隊合作,提高探索能力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為各類學生提供合作和表現自我的機會,可以通過教師給學生及時的支持與鼓勵。如,鼓勵學生自己出題、改題,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考查和評議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編應用題,每人自己先編一道題目,然后小組內交流,給另外三人做。并在小組里相互批閱,相互說一說是怎么分析的。此外,還通過與其他小組的競爭,來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以此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想要與人合作,會與人合作,樂意與人合作,通過合作增加思考深度,提高探索能力。
五、設計富有思考性的練習題
練習題一般分為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每節課設計一道或兩道更有思考性、挑戰性的綜合練習或拓展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求“真”、務“實”、尋“根”、探“源”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三教”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會思考、會體驗、會表達的能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把握好利用好各個環節,積極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不斷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力度,感受數學思考的魅力,使學生成為會數學思考、樂于數學思考的人,讓學生能夠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形成理性思維,提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冰.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鑰匙----“課題學習:最短路徑問題”的教學及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期刊:中旬,2013(3):38-39.
[2]李樹臣.“基本的幾何圖形”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J].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2013(6):21-22.